首頁>文化>資訊
“紀念梅蘭芳逝世六十周年——姚明·海南紅泥陶瓷藝術展暨學術座談會”舉辦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楊雪)今年是我國戲曲藝術大師,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1894—1961)逝世60周年。梅蘭芳締造了京劇神話,他的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位居四大名旦之首。在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他繼承傳統,勇于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這些人物形象體現了中國婦女各種美好的品德與個性。梅蘭芳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范的藝術流派——梅派。
梅蘭芳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者,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演出,獲得盛譽。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蘭芳先生終其一生不斷探索,不僅推動了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也推動了中國戲曲與世界戲劇藝術的交流和發展,令后人敬仰和懷念。
為了紀念這位享譽世界的京劇大師,10月31日《紀念梅蘭芳逝世六十周年—— 姚明海南紅泥陶瓷藝術展》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隆重開幕。展會由兩岸臺胞民間交流促進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和海南省委宣傳部(文資辦)擔任指導單位,梅蘭芳紀念館、臺盟海南省委會、海南陶瓷文化產業協會和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主辦,北京梅蘭芳藝術基金會協辦,姚明紅泥陶瓷團隊主創。
展品全部用海南紅泥為原料,由姚明先生經十多年精心開發研制,高溫原礦釉色沉穩大氣,釉內結晶多姿多彩,器形古典創新并舉,是目前陶瓷行業內獨一無二的陶瓷新品種。
本次展覽根據梅蘭芳先生藝術成就,本次展覽的展品分四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為梅蘭芳舞臺藝術造型,共計九組200余件,分別是玉泥浮雕高溫釉下彩瓷板畫《同光十三絕》、梅蘭芳訪美舞蹈圖譜、梅蘭芳京劇手勢圖譜等。第二部分為海南紅泥陶瓷精品展,包括木紋、海貝、火山和象牙釉四大系列12組套。第三部分為海南紅泥陶瓷專利及獲獎作品展,包括《無為壺》《八卦香爐》等專利作品和《拓荒牛》《千佛甌》《戒滿杯》等12件組成。第四部分為合作作品,包括《臺海情一帶一路》《古港身浪花三涌》等作品。
全國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委副主任、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華 、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臺盟中央聯絡部 部長張駿、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 副理事長吳越申、中國陶瓷工業協會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文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 副理事長董博、 海南省委宣傳部文資辦副主任林師浩、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梅蘭芳紀念館副館長郝永安、 梅派弟子、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北京梅蘭芳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張晶、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明亮、海南省陶瓷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關偉、北京大學法學院原院長張守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邱耿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章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耀玲、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人島、北京工美集團 黨委書記、董事長魏連偉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教授劉紅軍、海南紅泥陶瓷創燒人、海南省陶瓷文化產業協會會長、臺盟海南省委會文創藝術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姚明及其團隊等出席開幕雅集活動。
展覽期間,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組織舉辦了《海南紅泥陶瓷藝術品的傳承與創新》研討會,與會專家代表針對海南紅泥陶瓷陶瓷的獨特釉料、器形創新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海南紅泥陶瓷尊古創新以及今后的持續發展建議建言。
本次紀念展是國粹陶瓷藝術與京劇藝術的首次借鑒融合,可謂雙粹璧合,交相輝映,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魅力與生生不息的傳承發展。是一次陶瓷藝術的創新探索,也是弘揚京劇藝術的多角度實踐,更是對以梅蘭芳先生為代表的德藝雙馨藝術家們的崇敬和紀念。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梅蘭芳 陶瓷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