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為了共同富裕 商協會在發力
今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10月30日-31日,由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浙江省商會)、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無錫民營經濟和民間組織研究所、浙江大學和浙江工商大學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杭州)民間商會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舉辦。此次論壇上,專家、學者及諸多民營經濟人士就“行業協會商會推動共同富裕”為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共同富裕需要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浙江作為國家共同富裕示范區,引起理論界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宋曉梧提出,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舉措,有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和堅定政治信仰的群眾基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現實迫切性。
在宋曉梧看來,在多層次的收入分配體系格局下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共同富裕,需要社會組織的全力參與。“分配搞不好,生產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但是分配差距過大了,生產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這是兩方面的問題,都不能走極端。”
他進一步解釋說,光靠一次分配實現共同富裕是很困難的。二次分配主要有三項,社會保障、稅收調節、財政的轉移支付。這三項我們國家應該說現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社會保障覆蓋面這么寬,稅收向小微企業讓利,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減稅減費也取得很大成績。在三次分配中社會組織發揮作用不夠。
宋曉梧認為作為社會多元利益的代表者,社會組織可以為它所代表的利益主體發聲和維權,這對于保證各個市場主體享有合理的利益、平衡各市場主體合理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依托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發展數據和國內外的歷史經驗,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浙江中華文化學院)巡視員隗斌賢認為,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富民強國、實現共富之路的重要路徑。
他提出,民營經濟對于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要作用:是生產決定分配原則的重要體現、是市場經濟決定性作用發揮的必然選擇、是“三富”(經濟富裕、生活富足、精神富有)辯證統一規律的實現基礎、更是“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有效平臺。
隗斌賢說道:“生產決定分配的原則,沒有生產就沒有共同富裕的本源,分配始終是一個必要的補充手段,共同富裕首先是生產力問題,然后才是分配問題。”他認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實現收入的合理分配還要考慮財富分配,因為收入是流量,財富是存量,存量決定流量。
在浙江,通過以黨建為引領、傳承和創新“楓橋經驗”,浙江省的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等領域作用日益凸顯,已經走出了一條富有浙江特色的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創新之路。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江宇介紹說,浙江省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比如說:以浙江省委“兩新”工委下面的社會組織黨建的工作機制,行業協會商會與政府的正式脫鉤,以及浙江率先全國出臺的慈善法的實施辦法,以及資源服務條例,信用資源服務信用記錄管理辦法,特別是省人大以決定的形式推進了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等。
站在浙江共同富裕進程的藍圖下,江宇提出,應將優先發展與優化結構相結合,架構社會治理亟須的組織體系;將政策扶持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健全導向鮮明的社會組織激勵體系;將實踐傳承和創新發展相結合,謀劃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組織培育體系;將黨建引領和數字賦能相結合,健全多部門協調配合的社會組織管理體系;將服務大局與自身發展相結合,豐富社會組織推動共同富裕的參與體系。
商協會在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凝心聚力
我國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的主要特征是企業所賦予的行業共性權能和政府委托的公共權能之下的雙重賦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徐家良據此提出,在共同富裕原則下,行業協會商會應當鼓勵勤勞致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參與社會分配,堅持循序漸進。
他認為,行業協會商會履行使命的實踐方式主要為: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沒有民營經濟就沒有今后邁向共同富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可能性,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吳躍農認為,民間商協會要促進做大蛋糕,成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重要動力的促進者;要促進分好蛋糕,成為大幅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促進者;要成為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中更大稅賦源和保護企業權益的促進者;要成為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更合理更有效的促進者;要成為政府政策兜底、大力推進社會福利體系的促進者。
早在2015年7月,中辦國辦曾經印發過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案,這個方案明確提出,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要在服務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行業自律,創新社會治理當中發揮積極作用,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沈永東介紹說,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當中,重新對行業協會商會提出了新的定位,要求在我們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創新社會治理當中,更好地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通過對宏觀政策背景和浙江地方特色兩個維度的分析,沈永東認為行業協會商會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參與第三次分配、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等四個方面對推動共同富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此,他提出行業協會商會推動共同富裕的四大機制:一是支持機制,通過政策、市場、平臺、技術支持行業協會商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協同機制,通過行業協會商會、企業、政府間的跨部門合作助力行業協會商會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優化機制,促進行業協會商會以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參與第三次分配;四是共治機制,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在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過程中發揮協作、替代、補缺的重要功能。
除了建立商協會推動共同富裕的有效機制外,積極參與“光彩事業”也被與會專家認為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盧勇認為,社會組織的有效參與、充分參與,對驅動第三次分配生根落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他認為,光彩事業治理機制適應社會組織助力共同富裕的要求。
為此,他建議下一步應積極發揮民營經濟統一戰線工作的作用,實現促進光彩事業發展的組織覆蓋,創新光彩事業的促進方式,創新光彩事業基金的運作。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共同富裕 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