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湘商文化傳承和發展
——訪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張健
做好湘商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大文章,我們首先要堅持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扎根紅色熱土。 二是堅持立足實際,豐富湘商精神。 三是堅持黨對文化工作提出的“雙創”方針,汲取湖湘文化的優秀基因。
當前,湖南省內湘商市場主體有502.95萬,其中私營企業主109.26萬,個體工商戶393.69萬。這一龐大的市場主體群體,創造了全省7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稅收、90%以上的新增城鎮勞動力就業、9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90%以上的新增企業數量,是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不可忽視的力量。文化凝聚人心,引導人、激勵人、塑造人。新時代湘商文化如何促進湘商健康成長?如何做好“湘商文化傳承與發展”這篇文章?日前,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張健。
“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頑強精神
記者:您如何理解湘商文化的內涵?
張健:湖南灘歌《資江號子》是這樣唱的:“舍下血肉喂魚肚,折落骨頭再撐船。”可以說,傳統的湘商崛起靠的就是這樣一種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頑強斗爭精神。這種精神表現出了湘商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豐富的內涵。
湘商發展之初,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沒有強硬背景,憑借的是一股不甘貧窮落后、不畏艱難險阻的開拓精神。湘商歷來具有心憂天下的政治意識,當近代中國面臨列強欺凌、生死存亡之際,湖南人首先提出發展經濟與科技,興辦實業,富國強兵。從魏源、曾國藩、左宗棠等洋務運動先驅到維新運動人士,湖南人在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和經濟思想史上往往居于全國前列。湘商有產業救國、義在利先的價值觀念。湖南人十分講究經世致用,考慮問題時往往把政治、道義放在首位。清朝晚期,湖南一批先進分子以“天下萬世之利害”自任,興辦工商實業,目的是為實現國富民強,挽救民族危亡。湘商有志存高遠、大刀闊斧的豪邁氣概。湖南人性格豪爽大氣,敢于擔當責任,擔負重任,鄙視膽小怕事、推諉退縮。在經商辦企業上,湘商往往不會錙銖必較,而是有宏偉的規劃,立志把事情做大做強。
中國近現代民族化工之父范旭東、煉銻大王梁煥奎、中國羽絨工業之父丁鵬翥、紡織大王聶云臺、愛國實業家李燭塵等都是湘商中杰出的代表。現代湘商弘揚先輩精神,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的創新進取精神、良好的團結發展氛圍,工程機械湘軍、文化湘軍、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醫療湘軍、移動互聯網湘軍等異軍突起,涌現出了梁穩根、周群飛、王填等新湘商領軍人物。
樹立文化自信
建設現代化新湖南
記者:湘商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那么,傳承和發展湘商文化對新時代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有什么現實意義?
張健: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繼承和發揚湘商文化,對凝聚湘商力量、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湘商群體建立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湘商文化是湘商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孕育了湘商群體,積淀了湘商深層次的精神追求,代表了湘商獨特的精神氣質,支撐、引領、激勵著湘商發展。傳承和發揚湘商文化,對樹立文化自信、弘揚湘商精神、促進湘商崛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有助于推動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湘商文化中蘊含的許多觀念,如發展產業、振興國家的責任意識,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開放意識,創新求變、與時俱進的改革意識,與將湖南打造為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是高度契合的。傳承和發揚湘商文化,將有力激發湘商創新創造活力,提升湘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更好參與經濟“雙循環”的能力,促進湘商更好融入發展大局。
第三,有助于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湘商文化倡導兼濟天下,義在利先。新時代湘商發揚優秀傳統,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在決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公益慈善和光彩事業中作用突出。發揮湘商文化的引領、示范作用,將可帶動湘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貢獻智慧和力量。
做好湘商文化
傳承和發展的大文章
記者:如何做好新時代“湘商文化傳承與發展”這篇文章?
張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要求。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對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賦予“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的新的時代定位,對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寄予厚望。傳承和發揚湘商文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湘商力量。
我們首先要有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扎根紅色熱土。堅持黨對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領導,在湘商群體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擴大政治共識,引導湘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扎根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熱土,創造性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做好“紅色+”結合文章,為湘商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不竭的紅色動力。二是堅持立足實際,豐富湘商精神。結合湘企產業布局、發展實際,在辦好全球湘商大會的基礎上,讓商協會站前臺,讓企業家唱主角。積極策劃一批有影響力,旨在弘揚湘商品牌、傳播湘商文化的重大活動。重點培育一批湘商領袖、湘商名企、商會舵手等,全方位涵育湘商成長力量、塑造湘商品牌。三是堅持黨對文化工作提出的“雙創”方針,汲取湖湘文化的優秀基因。湖湘文化是湘商文化的內核和底色,要把湘商文化的發展與湖湘文化的轉型緊密結合起來,對湖湘文化進行創造性改造和傳承,促進湖湘文化中優秀資源與湘商文化相結合。
具體看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升湘企文化軟實力,講好湘商故事。在湘商層面,要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升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善于將湖湘優秀文化精神、優秀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在政府層面,要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依托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湖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省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統籌資源,建立湘商文化研究智庫,建設一支理論素養高、學術精神強的研究隊伍,實施湘商文化研究專項計劃。
二是加強湘商交流合作,促進湘商發展。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立足湖南“三高四新”戰略,由商協會牽頭,打造一批產業聯盟、創新聯盟,建立、延伸產業鏈、供應鏈,促進會員企業深度交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要發揮商協會黨建的引領作用,通過開展特色鮮明的黨建活動,增強湘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領湘商聽黨的話,跟黨走。
三是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傳播湘商文化。首先,要注重湘商文化的內涵的創新解讀。例如,通過發掘與研究,以湘商文化元素科學設計廣告口號、標志和名稱,將湘商形象具體化、視覺化。在湘商文化產品形態設計中,將價值觀念形象化,更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傳播。其次,要拓寬湘商宣傳的多元化渠道。充分利用圖書、影視、動漫、會展、主題活動、重大體育賽事和大型地方歌舞劇等多種傳播渠道,借助媒體網絡,傳播湘商正能量,展示湘商文化魅力,擴大湘商文化影響力。著力打造一批湘商文化叢書、湘商影視劇作品、湘商歌曲、湘商博物館、湘商文化園等展示湘商文化的陣地。第三,創新湘商文化宣傳機制,利用統戰工作優勢,借助省內企業、外來投資客商、湘籍在外人員資源,通過多元途徑對外宣傳湘商文化和湘商品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湘商文化 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