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你被容貌焦慮洗過腦嗎?“醫美”機構營銷話術曝光
六天課程、真人模特、四天掌握線雕技巧、肉毒素注射課程當作贈品……
這些詞匯連在一起,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然而這種荒誕的情景就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前不久,“零基礎的醫美手術速成班”被央視曝光,也揭開了這個以“醫學美容”(簡稱醫美)為幌子的行業背后,龐大黑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央視曝光“醫美”速成班
零基礎醫美速成班僅需培訓四到六天
據央視報道,一家醫美培訓學校一期微整全科班,學費是12800元,但課程時間僅僅只有六天,內容包含針劑注射類和線雕技術。課程除了教授肉毒素的注射技巧,還包括各種注射項目的修復急救、注射美容常見并發癥的預防處理等。
而一期線雕全能班的課程更是只有短短4天,學費也是12800元。課程主要講解醫美營銷、資源裂變、談單技巧、朋友圈打造和線雕技術、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此外贈送包括肉毒素在內的針劑注射類課程。
▲4天12800元的課程
事實上,線雕手術難度高風險大,對埋線位置、不同種類線的選擇和運用有很高的要求;注射肉毒素則對注射位點和劑量要求很高。如果真是一名“零基礎”人員,只經過短短四到六天的速成培訓,很難想象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操作人員。
從央視曝光的內容可以看出,培訓中,所謂人設塑造和營銷方面的技巧都要蓋過了醫美技巧本身的培訓。可以說,經由這些機構培養出來的所謂醫美醫生,都是“快餐類”的醫生,拿著一些速成的技巧,毫無經驗就敢在消費者臉上動刀子,完全不顧后果。要知道,一旦對埋線位置或者注射劑量把握不準,必將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風險。
醫療美容區別于生活美容,是運用手術、藥物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說白了,醫療美容也屬于醫療行為,實施醫療美容的人都需要具有相應的資質。
以肉毒素注射為例,商家的非法違規操作,導致肉毒素注射的醫美事故頻發。據廈門網2019年12月19日報道,福建廈門楊女士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瘦更美,在一家常去的美容店打了一針價值1800元的肉毒素。沒想到的是,打完針后頭暈、乏力、胸悶,住院后被確診為肉毒素中毒,甚至一度因病情加劇被轉入加重病房。
經調查,原來給楊女士打針的李先生根本沒有資質。而當時為其注射的肉毒素劑量遠遠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標準。
制造容貌焦慮,用話術洗腦
之所以會有“零基礎醫美速成班”出現,與近年來“醫美風”刮得越來越大有關。
隨著醫美手段的增多,普通人對于醫美的接受度也高了起來。市場大了,回報豐厚了,一些人心思就歪了,醫美培訓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大蛋糕”。一些醫美機構不去認真提高技術,反而一心在營銷上下功夫,利用話術,給消費者洗腦,用錯誤的價值觀引導消費者,讓消費者花更多的錢。
央視曾曝光過醫美機構如何給消費者洗腦。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制造容貌焦慮,向消費者灌輸“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將美麗的面容同“高素質”“成功”等正面詞匯聯系在一起,將容貌不佳同“貧窮”“失敗”等負面詞相捆綁。
▲醫美機構工作人員的話術
為了證明醫美能改變人生,推銷人員不斷向消費者暗示, “我有一個朋友”“我有一個患者”做了手術變漂亮了,最后“嫁了大款”“事業有成”。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醫美機構還將醫美同封建迷信思想結合起來。如果一個消費者來做鼻子,推銷人員會用諸如“你天庭不夠飽滿,印堂發黑,影響你的運氣”這樣的話術,引誘其額外做額頭手術 。
這一層層話術攻勢下,許多消費者被洗腦,從而心甘情愿掏錢包。
醫美貸款背后貓膩多
在醫美機構的話術攻勢之下,原本不必要的手術被“強行上馬”,消費者被幾百元的項目吸引而來,最終的花費可能變成數萬之多。
在今年播放的一部都市劇《我在他鄉挺好的》里,女主角之一的許言,就是沖著整形醫院299元的美容針去的,結果卻被告知需要花29999元進行削骨才能達到效果。
劇中,許言最初是拒絕跟同事一起去打美容針的,但同事說:“26歲進行抗衰老保養,能把最好的狀態維持到26歲,但如果從40歲才開始保養,花再多的錢也只能維持到40歲。”
這其實也是很多醫美機構的洗腦話術,這一番話,讓許多愛美的女性很難不動心。
女主角許言就是如此。到了美容院,工作人員先是沖著許言猛夸了一番,然后說如果能做一個小小的調整,就更加完美。
▲劇中許言被建議削骨
這個所謂的小小的調整,就是要許言花29999元購買削骨項目,以達到“小V臉”的效果。
雖然是電視劇,但網友們看了紛紛直呼“太寫實了”,許多人去美容院都是這樣一步步邁進深坑。
電視劇里,許言最后走出了容貌焦慮,拒絕了醫美機構的誘惑。但是現實中,很多年輕人承受著因醫美帶來的超出預算的高額消費壓力。
很多年輕消費者,特別是學生,會因囊中羞澀而猶豫不決,一些醫美機構便趁機向消費者提出可以貸款支付,而且是“0抵押”“0利息”的貸款,還稱這是貸款平臺和機構合作的項目,不管有沒有工作和收入,只要年滿18周歲都可獲批。
▲醫美機構向學生介紹貸款
但其實,所謂的“貸款”,實際上消費者根本拿不到錢,貸款公司會直接把錢打給醫美機構充當醫藥費。這種貸款的利息也不可能是0,而是會比一般貸款的利息還要高。據央視記者調查,一些醫美機構與貸款機構的合作,利息遠高于一般銀行,有的貸款利率更是達到了60%。
要選擇正規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
無良的醫美機構、貸款機構、醫美培訓機構之間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共同造成了醫美行業的亂象,也讓“容貌焦慮”成了突出的社會問題。
▲醫美行業的關系網
現如今,多次對醫美行業“點名”,也表明了相關部門對醫美行業的重視和對醫美行業亂象整治的決心。
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外在的容貌和內在的品質和能力是沒有關系的。顏值可以代表人的一小部分,但是不能代表一切。
如果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要接受醫療美容,那一定要選擇正規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要確保該機構的整形醫師、麻醉醫師都是具有正規合格資質的從業人員,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風險和醫患糾紛。
記住,我們雖然不完美,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改變容貌,但我們永遠成為不了別人。大膽做自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醫美 機構 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