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聲>資訊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成亮麗名片
從高速路口接站,到鐵人紀念館、大慶博物館參觀;從甜甜的冰糖葫蘆,到熱氣騰騰的東北鐵鍋燉;從學唱《我的祖國》,到共畫一個“福”字……這組內容豐富的文化藝術之旅正是大慶市藝林花兒藝術培訓學校于2019年12月接待“親情中華”“尋根之旅”的一次冬令營。一幀幀精彩的視頻,一張張溫暖的圖片,記錄下來自英國、加拿大、美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非等7個國家109位華裔青少年喜悅和興奮的表情,也記錄了他們在大慶期間的美好瞬間。
11月29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經驗交流會在中國僑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北京、河北、山西、黑龍江、江蘇、浙江、四川、福建、云南等10個省級僑聯、交流基地代表分享了他們立足本土資源,與海外僑胞文化交流的經驗。
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紛紛創新交流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國際文化交流開啟新篇章。
“去年以來,我們開設了‘線上拜祖平臺’,便于不能到場的海內外中華兒女點擊體驗,完成祈福心愿,‘云拜祖平臺’訪問總量累計突破1.5億人次。”山西高平炎帝陵負責人焦嬌說,連續6年舉辦“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的高平,引導海外僑胞僑領同拜人文始祖,增進情感認同。
開設“云展館”,深化網上服務新陣地,也成為河北省樂亭縣城的李大釗紀念館新的工作模式。“我們的‘云講解’,通過立體圖像、語音導覽等為海內外觀眾提供網上展覽,并在網站開辟‘獻花留言’專欄,引導觀眾以獻花、留言、互動等方式緬懷先烈、寄托哀思。”河北李大釗紀念館館長李敏說,他們同時在線上推出了“李大釗詩文賞析”“小志愿講解員志愿服務”“李大釗人格風范”系列專題展播,借助“云視聽”拓展宣傳教育新渠道,共有16萬余人次的海內外受眾足不出戶就能深入了解大釗精神和人格魅力。
在四川省僑聯主席劉以勤、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江蘇省僑聯主席周建農、云南省僑聯主席高峰等省級僑聯、交流基地代表悉數交流后,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肯定了交流基地工作取得的成績。他指出,各交流基地通過文化引領、文化尋根、文化惠僑,在團結凝聚僑心僑力、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是中國僑聯文化交流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萬立駿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各級僑聯筑牢僑聯文化交流工作信念之基,通過交流基地這個陣地,將“根”“魂”“夢”真正融入廣大僑胞的血脈當中;深植僑聯文化交流工作愛國之根,團結廣大僑胞,弘揚中華文化、傳播好中國聲音;把穩僑聯文化交流工作的思想之舵,增強廣大僑胞對鄉情的感知,對文化的認同,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真正成為凝聚僑胞的精神紐帶;補足僑聯文化交流工作精神之鈣,借助交流基地的平臺,深挖革命文物、英雄事跡、歷史事件的精神內涵,賡續紅色血脈,始終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步伐;勇擔僑聯文化交流工作時代之責,通過交流基地這個平臺,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新的業績,展現新的作為。
編輯:李京
關鍵詞:文化交流 僑聯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