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跨越千里的滇滬山海情
——民革上海嘉定區委會社會服務工作小記
(記者 李筱 特約通訊員 陳靜 吉朋曉)
“叔叔阿姨們,有了你們的幫助,讓我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更有信心。今后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珍惜生活。”國慶節后不久,云南楚雄武定縣高橋鎮永兆小學的孩子們又一次迎來從上海嘉定趕來的民革叔叔阿姨。聽到四年級王同學的話,民革嘉定區委會副主委陶慶等一行人不由得鼓起了掌。
這已經是民革嘉定區委會第8次組隊來看望楚雄深山的孩子了。從上海到云南,跨越2500公里,民革何以和當地的孩子結出濃濃的山海情誼?故事要從嘉定與楚雄的緣分說起。早在1983年,嘉定和楚雄就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和對口支援關系。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兩地更是成為并肩戰貧的戰友。
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嘉定和楚雄兩地的民革組織也在默默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民革嘉定區委會主委蔡寧通過民革楚雄州委會了解到當地貧困學生的情況。隨即,他發動黨員與10名楚雄貧困學生結對,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走向社會。從此,一頭連著楚雄深山的孩子,一頭連著上海的民革黨員,跨越千里的滇滬山海情再也沒有斷過。
8年來,在民革楚雄州委會、楚雄州投資促進局等單位的牽線搭橋下,民革嘉定區委會堅持結對幫扶,呵護著孩子們走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歲月。10月11日至15日,陶慶帶隊再次到楚雄,正是最新一次結對幫扶與捐資助學活動。
“民革黨員和學生結對后,會根據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給予不同的資金援助,中小學每年2000元、高中3000元、大學5000元,讓孩子們從小學到大學所有教育階段都沒有后顧之憂。”民革嘉定區委會副主委陸琴介紹,除了經濟上的資助,上海民革黨員還常常通過電話、微信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
“我每次都跟她說,你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去上大學,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陸琴本人也資助了一位楚雄小姑娘,談到這個千里之外的牽掛,她總是既有心疼,又寄予滿滿的希望。
隨著幫扶對象的擴大,捐資助學的參與者也從民革黨員擴大到民革嘉定區委會聯系的其他愛心人士、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嘉定區紅十字會和嘉定區經濟小區協會組織的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陸續走進楚雄州貧困山區開展教育扶貧,幫助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和師生生活條件,愛心助學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8年來,民革嘉定區委會共結對幫扶中小學生、大學生401人次,累計捐助金額超過130萬元。如今,脫貧攻堅戰雖然已經取得完全勝利,但“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親”的承諾仍然在嘉定和楚雄之間延續。民革嘉定區委會也希望,來自上海的愛心翻山越嶺,能讓越來越多的楚雄州困難學生圓求學夢。
牽手楚雄學子,只是民革嘉定區委會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以“博愛·牽手”為名,民革嘉定區委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眾多社會服務活動,向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和有需要的人士伸出博愛之手。
“社會和法制是民革的界別優勢,也是我們開展社會服務的主要領域之一。”民革嘉定區委會副主委孫小芳告訴記者,民革嘉定區委會與中共嘉定區南翔鎮黨委開展共建,雙方達成協議,以民革律師所在的五個律師事務所組成法律顧問團,并開通法律熱線服務南翔鎮居民。
在民革黨員律師的另一個結對點——嘉定區菊園新區街道嘉和社區,區委會結合居民關注的主要問題搭建了法律工作服務站,以此為平臺開展每月一次的現場法律咨詢服務和三月一次的法律講座服務,使法律服務作為一項民革特色社會服務惠及廣大群眾。
“社區居民們咨詢的問題主要圍繞與自身利益相關的矛盾,比如財產分割、老人贍養、動拆遷問題等等。”孫小芳透露,通過法律工作服務站、法律服務咨詢點、免費法律電話咨詢、法律講座等媒介開展義務法律援助,民革也進一步樹立了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
談及下一步社會服務工作,陶慶表示,民革嘉定區委會將持續開展幫扶云南困難學生活動,同時結合自身優勢,繼續開展“博愛·牽手”系列活動,為社會提供高質量法律和醫療等服務,為譜寫嘉定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新篇章貢獻力量。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