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創新鑄就北斗璀璨星空
全國政協委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 楊長風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正式開通。27年來,400多家單位、30余萬人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根本保障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巨大優勢,攻克16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實現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多項成果為國際首創或填補國內空白;北斗應用遍及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惠及億級以上規模用戶。
北斗系統基于國情走出一條“先試驗、再區域、后全球”的“三步走”發展道路;國際首創3種軌道混合星座,開創導通融合新范式;融合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區域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星基增強、地基增強七大服務于一體,精度世界一流、功能強大。
總結北斗系統研制成功的經驗,其中有一條是著力管理創新,為巨型復雜工程管理提供北斗模式。建立了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牽頭組織單位、系統管理辦公室、實施執行機構和任務承擔單位構成的組織機構,成立總設計師系統、專家咨詢機構和技術支撐機構。創建涵蓋組織協同、技術創新、質量控制、工程建設、精穩運行五位聯動體系化工程管理新模式,兩年半時間實現18箭30星高密度組網。
北斗系統全面突破關鍵技術,全面服務行業及大眾用戶,培育衛星導航應用完備產業鏈。“十三五”期間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20年達4033億元。
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創新,與美、俄、歐等建立雙邊合作機制,與美、俄簽署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四大核心系統之一,持續參與聯合國外空委等組織的多邊事務,成功舉辦ICG-7、ICG-13大會,發表“北京宣言”“西安倡議”。進入國際海事、國際民航等多個國際組織;海外落地“北斗/GNSS”中心;納入中國-東盟、中國-阿盟等國家重要多邊機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北斗力量。
未來,北斗系統將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以持續發展的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安全、高智能、高彈性、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北斗 系統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