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

——委員作家、藝術家講述新時代文藝創作的實踐和思考

2021年12月06日 14:25  |  作者:謝穎 張麗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

本報記者 謝穎 張麗

編者按:

第十一次文代會、十次作代會召開在即。五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勇擔使命,以奮發昂揚的創作熱情,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本報采訪部分委員作家、藝術家,講述近年來文藝創作的實踐和思考。

與黨同心,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我永遠忘不了,大型美術創作工程辦公室和主題雕塑日常協調的同事們,長年累月加班加點,‘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與3000多名作者反復溝通,涉及幾千件作品和選題的反復修改打磨,組織數十次培訓和審稿等會議,草擬300多份文件和材料,連續6個通宵組織239件美術作品抬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負一層,連續三天兩夜談判石材保障事宜,組織近400次大型車輛長途運輸。”每每談到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工程、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的籌備歷程,作為具體組織創作的親力親為者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里都記憶猶新、心存感動。

徐里歷數著近年來中國美術界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的主題創作,諸如抗戰勝利70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他不禁感慨道,這些主題創作“精心描繪新時代精神圖譜,奮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充分展示中國面貌、中國風格、中國精神,把優秀作品奉獻人民,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努力樹起新時代中國美術創作的風向標”。

“新時代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該服務于國家大政方針,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步,才能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彰顯活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孟廣祿說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反映時代精神成為文藝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要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

“時代的發展太精彩、太豐富,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我的寫作一直和時代同步,時代走到哪里,我的作品就寫到哪里。”從事文學創作40多年,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范小青的筆始終如一地書寫現實題材。如果把她的作品連起來,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幾十年來時代發展、社會變遷的痕跡。在她看來,時代發展如此之快,在新舊交替的縫隙里,全是文學的種子。作家要觀察時代的巨變,反饋于內心,然后思考加工,用文字展現出時代精神。好作家應當對時代有一種警覺和責任。

與人民同行,表現最鮮活、最本真的生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創作的信念。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重大的時代主題下,文藝工作者始終在場,他們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生活中汲取營養,用文藝歌頌人民,弘揚正能量。

2019年冬天,第十一屆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關仁山在阜平駱駝灣、顧家臺等村采訪阜平脫貧攻堅實踐。后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創作暫時停筆。到了2020年3月,疫情剛有所緩解,他又立刻趕往村里,最終創作出《太行沃土——河北阜平脫貧攻堅紀事》,展現了廣大干部群眾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感人場景和瞬間。而早在2018年,他就“駐扎”在了雄安新區安新縣王家寨村,至今已經3年多,創作長篇小說《雄安雄安》。

“時代的發展最終要靠人來完成,身處新時代,遇到的是新問題,要求人們有新作為,書寫新時代的奮斗史。”一直致力于農民題材創作的關仁山意識到,深入生活關鍵是要了解人的蛻變,比如農民在社會變革中產生的變化,他們內心在想什么?他們期盼什么?要展現新農民形象,包括他們對生活的理解,對時代的擔當,寫出他們的靈魂。

“柳青創造的梁生寶形象,路遙創造的孫少安、孫少平形象,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發展變遷,我們今天的‘梁生寶’‘孫少安’‘孫少平’在哪里,需要作家以敏銳的眼光深入生活去發現、去塑造。”關仁山說。

生活,也是范小青創作的關鍵詞。這幾年,她佳作不斷,無論是《桂香街》,還是《滅籍記》,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依然是主角,把百姓故事煙火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居委會工作人員,他們工作最接地氣,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是最基層,但他們精神的光芒卻很高,代表了整個社會向上發展的正能量。對于作家來說,如何才能塑造好人物?范小青的答案是“從生活中來”。

“我一直感謝生活、相信生活,生活給我寫作的靈感和源泉”,范小青認為,創作是深入生活長期積累后水到渠成的結果,不能急功近利。由于與筆下的人物存在客觀的現實的差別,作家深入生活尤為重要。從她自己的經驗來看,一方面通過基層掛職等方式,現場感受最鮮活、最本真的生活;另一方面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接觸多了解。此外,在主觀上、情感上與生活中的人物沒有隔膜,“我就是他們,他們就是我”,以一種平視的眼光去感受人物,這樣才能有代入感,然后貼著生活去寫作,這份代入感又通過作品傳遞給讀者。

與時代同步,探索文藝創新

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要創作優秀作品,離不開文藝工作者在創作中大膽探索、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京劇等傳統藝術在探索藝術創新時,除了依托于高新科技、跨界聯合等表現形式,在題材上“舊瓶裝新酒”,用傳統藝術形式反映現實民生民意,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路子。

孟廣祿主演的大型交響京劇《鄭和下西洋》,在當年首演時,因為京劇與交響樂的交融形式,曾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孟廣祿介紹,這部京劇正在重新排練,主要是在原作題材基礎上,展現當代“一帶一路”倡議的魅力。而最新籌排的作品,則試圖通過人們通信方式的變化發展,從小切口來展現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軌跡。“文化是有長相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京劇演繹,讓觀眾認識文化,同時也認識到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需要充實的勞動,勞動者是最美的人。”孟廣祿說,這就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時代與現實,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讓大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

面對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現實題材成為文學創作的突出特點。如何在繼承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攀登文學高峰?

在關仁山看來,今天作家在不斷拓展新的題材,融入了很多新的表現手段,是走向開放的現實主義。不過,在努力創新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把握好方向,重視歷史的邏輯、注重文脈的傳承,在考察新事物時,還得細致考量心靈、道德及文化層面的內涵,以免滑入獵奇的反藝術軌道。“創新不是孤立的,是思想容量、情感深度、精神力量和藝術創新融于一體的綜合考量。”關仁山表示,我們的創新必須深深扎根在現實大地上,扎根在時代洪流中,這樣才能創作出生動的中國形象、中國故事。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06日   第 09 版)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創作 時代 中國 藝術 生活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AVAV天堂AV在线 | 日本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一伊香蕉久在播放线 | 日本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中国亚洲免费福利片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