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全國政協委員王晶:邁向人類未來的人類學
編者按:人類學高級論壇暨成立20周年慶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論壇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是國內頂尖的、具備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人類學交流盛會。今年是論壇成立20年,本次論壇以“邁向人類未來的人類學”為主題,來自國內數十所頂尖高校的人類學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共同展望未來,分享智慧和真知灼見。
全國政協委員王晶女士受邀參加論壇,并作為本次論壇的首位主講人,發表了題為《邁向人類未來的人類學》的主題演講。王晶的演講引發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她以面向未來的思維,帶給現場專家、學者及聽眾等對新時代人類學耳目一新的全新認知。
全國政協委員王晶:邁向人類未來的人類學
“人類學高級論壇”在中國走過了不平凡的20年。中國人類學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利國利民為終極要義。1980年費孝通先生提出:要做邁向人民的人類學研究。
今天的世界,人類已經邁入全球化和數字化交匯的新時代?!叭祟惷\共同體”其價值體系源起于兩千多年前中國圣賢們的理想,以“天下大同”為人類整體發展終極要義。追求人類的整體價值的最大化,這也是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問題。
我與人類學不期而遇,源自于我所著的《人類命運:治理簡史》。最初,我本想寫一本關于“數字公民”的書,但隨著寫作深入,我意識到,當人類走入全新數字時代,研究人類命運并非單純地研究人的個體,而應當系統地對人類個體、群體和整體命運的統籌思考和探索。
在此,我想談幾點思考和建議:
第一,面向未來的“人類命運之學”。站在未來看今天,重新審視和思考人類學意義重大。
正如人類社會制度的躍遷一樣,黑暗中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將橫行千年的神學掃下了神壇和政壇;光明世紀的“思想啟蒙”運動,開啟了資本主義和工業時代數百年輝煌;上世紀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人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
新時代人類學研究應當關注人類命運和影響人類命運的核心要素,讓人們看清人類命運跌宕起伏的深層次原因、看懂人類永恒不變的規律、看準影響人類命運的終極要義,系統思考人類面臨重重困境的破局之道,以及面向未來人類命運出路,路在何方?
沒有宇宙人類整體命運的改變,就很難有人類國家群體命運的改變;沒有人類國家群體命運的改變,就更不可能有人類個體命運的改變。
因此,有必要構建面向未來和系統思考人類的個體、群體、整體命運的“人類學”學術體系,形成新時代“邁向人類未來的人類學”之思想體系、理論架構和學說。
在中國,人類學是一門集“強國之學、強校之學和強人之學”于一身的“三強”學科,每個理論都產生于特定時代背景下。當下,人類很多思維和行為模式都將不可避免地被新時代所替代和顛覆,因此,新時代人類學“三強”,是否可定義為:“強人類之學、強國家之學、強生命之學”,使人類學研究從“人民之學”走向“人類命運之學”。
第二,從人類治理的歷史洞悉人類命運的變化。
人類治理發展史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也是人類命運的演繹史。隨著生產力發展,出現不同時代的社會形態。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固有生產關系無法與之匹配時,新治理模式便會在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引下登上歷史舞臺,打破原有治理模式,對原有治理方式進行顛覆性變革。治理貫穿了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調和社會矛盾,推動人類社會躍遷。
原始時代氏族部落產生了“全民民主治理”的人類治理雛形;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自然國家的出現誕生了“寡頭制民主治理”模式;資本主義社會,主權國家的“代理制民主治理”模式登上了舞臺。如今,人類進入了后國家時代“多元民主治理”,社會治理主體由單一主權國家發展為多種主體相結合的多元治理結構。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萬年前的原始部落的“全民民主治理”到現在的“多元民主治理”,從未能真正消除引發國際沖突的根源,也未徹底超越原始敵對情結對人類治理的約束條件。今天,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陷入了空前迷茫和無助,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意識形態等爭端連年不斷、此起彼伏。因此,人類整體命運長期處在黑暗之中,在時代加劇變革的當下甚至已進入“至暗時刻”。
生命治理影響人類個體命運,國家治理影響人類群體命運,全球治理影響人類整體命運。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今天的中國,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抓住數字時代的契機,提出“數字中國”建設,這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的引擎和抓手。
“數字中國”是把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念和頂層思維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和模式構建加以實現,助力國家社會治理從以事和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讓百姓擁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逐步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引導科技向善、企業向善,為社會發展正本清源,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此次疫情恰恰是對全球公共危機治理體系和各個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大考。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中國基于不斷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治理能力的提升,實現精準防控。
數字時代,在中國這一片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多樣化社會生態的土壤中,“數字中國”也將是人類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一片實驗田,中國實踐經驗產生出豐富多彩成果,也將成為人類治理可復制的成果,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走向世界,為人類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可以借鑒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第四,人類全球治理是改變人類命運的唯一出路。
全球治理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具革命意義的進化。如果能夠實現,人類將徹底超越原始動物屬性,人類文明也將翻開嶄新一頁。
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已經連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不能獨善其身,躲進小樓成一統。今天的人類需要全面戰勝來自“國家—社會”以及“自然界—地球”內外部的雙重威脅?!耙槐P散沙”的人類治理模式必將面臨一場深刻變革,人類期待著從經濟全球化到全球經濟一體化,最終走向全球一體化的全球治理模式,這需要制度創新、文化創新,更需要思想創新、理論創新,還有待于數字治理的創新。
今天的人類應當關注的不僅僅是物理世界的治理,還要有面向未來數字世界的治理;不僅要面向國家治理,還要面向全球治理;不僅要面向過去與現在,更要面向未來。歷史已經把我們帶入了新時代,不管世界發生了什么,哪怕人類命運在前進的道路上來回徘徊、蜿蜒崎嶇、困難重重、目標遙遠,但人類進步的車輪終將勢不可當,滾滾向前。
“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在面向未來全人類框架下提出的,這既是全球治理的新理念,也是路徑和方法論,更是人類走向世界大同的奮斗目標。
關注人類命運,不單是政治家們的事,也不單是學者們的事,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我們”共同面對。站在未來的百年、千年看今天的“我們”,也許會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新“覺醒”。
我相信,在未來人類學研究的事業上,在參與人類治理的道路上,在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上,大家定會“爭奇斗艷”、百花齊放,定能盛開出更多思想之花、理想之花和絢爛多彩的生命之花。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人類 治理 命運 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