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點亮求知的“黎明之光”
報送年度計劃、提交年終總結……歲末臨近,天津大學北洋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許珊又開始忙碌起來。她桌上的記錄本厚厚的,字里行間流淌的都是“黎明希望基金”捐資助學的溫暖故事。
“每一份善意都不能被辜負,每一位困難學子都不能被落下。”許珊很清楚,本子上記錄的捐款人都是身邊的普通人,作為“黎明希望基金”的管理運營單位,天津大學北洋教育發展基金會要讓一代代學子把拳拳愛國之情和樂于助人的品格傳遞下去,把感恩文化根植在天大的土壤上。
“黎明希望基金”的創立者,并非人們想象中的校友企業家,而是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趙黎明。1985年,趙黎明隨天津大學到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扶貧慰問。大量的實踐調查令他深深感到,教育落后是導致農村貧困的深層次原因,捐資助學應成為全社會的責任。
25年來,他堅持捐資助學,將知識的火種播撒到校園內外,為數千名貧困地區孩子點亮求知的“黎明之光”,為懷揣夢想的天大學子提供了揚帆起航的平臺。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身邊的老師和學生累計捐款500余萬元,其中趙黎明本人捐助金額近150萬元。
趙黎明有23張“希望工程”的結對救助卡,對應著他在1996年至1999年間捐助的23名小學生。在他看來,對這些孩子來說,“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是他們通往知識殿堂的“通行證”,每多一張卡片,就能讓一個孩子擁有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
因為始終關心著貧困地區孩子的成長,趙黎明希望通過捐資助學使當地落后的教育狀況得到改善。2001年,他和學生共同捐款28萬元,在革命老區河北省平山縣東回舍鎮捐建了第一所“黎明希望小學”,在灤河上游的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捐建了400畝“黎明綠色希望林”。此后,師生多次捐資,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廣西百色、新疆阿勒泰等邊遠和貧困地區建起4所“黎明希望小學”。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2010年,趙黎明發起設立“黎明希望基金”,由“黎明獎學金”“黎明實踐基金”以及“黎明創新創業基金”三部分組成。“黎明獎學金”鼓勵優秀學子自強不息、勤奮創新、均衡發展。“黎明實踐基金”旨在鼓勵在校生關注國計民生,以青年視角發現問題,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黎明創新創業基金”依托天津大學工科和管理學科優勢,以黎明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為平臺,幫助每一名懷揣夢想的學生揚帆起航。
如今,對天津大學困難學子而言,“黎明希望基金”在扶危濟困、鼓勵成才、支持實踐、助力創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些許資助不僅會改善品學兼優困難學子的學習條件,更會對其心靈產生觸動,讓他們感受溫暖,激勵他們樹立自強精神努力學習,懷著感恩之心走入社會,在報效祖國中實現人生夢想。”趙黎明說。感恩之心,家國情懷,他一直用這種人生信念言傳身教、感染著學生們。
天津大學2015屆博士畢業生劉嘉玥工作后不久,就向黎明希望基金捐款5000元。“趙老師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愛心感染著我們,我在校時就曾把省下的生活費捐給‘黎明希望基金’,未來還將以自己綿薄之力支持公益事業,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帶來希望。”劉嘉玥說。
提及學生們對自己捐資助學的支持,趙黎明言語中滿是自豪:“我為擁有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令他倍感欣慰的是,“黎明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不僅成績優異,還表達了更加勤奮學習、長大后報效國家的愿望。
趙黎明說,他最幸福的莫過于看到獲得捐贈的人,接續幫助他人實現理想,也將這份情懷傳遞給更多的人。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黎明 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