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以鳥為媒
——看鄱陽湖觀鳥周上的和美圖景
鶴舞鄱湖,牽手世界。12月12日,第二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開幕。
鄱陽湖是世界上水鳥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每年秋冬,全球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從西伯利亞、蒙古及中國東北飛抵鄱陽湖,六七十萬只候鳥在這里生活棲息,是名副其實的“珍禽王國”和“候鳥樂園”。蹁躚的候鳥為這個枯水季節的大湖帶來無盡活力。
12月8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候鳥保護區同步對鄱陽湖區開展了“逢8”(每個月的8號、18號、28號)定期監測,統計到水鳥63種70.8萬余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白鶴4200余只、白枕鶴180余只、白頭鶴80余只……
鄱陽湖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
走進鄱陽湖生態文明會展中心,墻上的鄱陽湖觀鳥地圖實時展示著15個觀鳥點的候鳥身影。開闊的湖面上、茂密的蘆葦間、清幽的灘涂中……候鳥或水中嬉戲覓食,或空中盤旋翱翔,碧水藍天中悠游自在。
龐大數量候鳥的到來,也帶來了“人鳥爭食”難題。為此,鄱陽湖沿岸不斷提出對策——2020年初,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區將原來的300畝藕田擴大到了1045畝,還在高新區鯉魚洲管理處預留了500畝不收割的水稻,為候鳥備足“口糧”。
而余干插旗洲則贖買了大約1000畝水稻,只種不收割,確保候鳥冬天有足夠的食物……
不僅如此,以鳥為媒,江西搭起了與世界對話的橋梁。隨著國際觀鳥周的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600余位賓朋,看到了羽翼下的一湖清水和自然家園,更看到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說,這是他今年第二次來鄱陽湖,他最喜歡的就是余干插旗洲,他在那里看到了1萬多只候鳥,其中白鶴就有2000多只。
“破解人鳥爭食難題,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實施項目的目標之一。我們正在探索多種方式推動多方共管活動,例如充分利用生物多樣性,發展生態旅游,讓村民能從保護濕地和候鳥中受益。”文康農說。
江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葉建春表示,希望通過觀鳥周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觀鳥勝地,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文化盛宴,向海內外朋友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化,不斷擴大江西的“交往圈”“朋友圈”“合作圈”。
大批越冬候鳥的到來,也離不開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
日前,《江西省候鳥保護條例》正式出臺,這是全國首個針對某一類野生動物保護進行的立法,也是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一項制度創新。該《條例》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事實上,為加大候鳥保護力度,江西還出臺了《江西省鄱陽湖自然保護區候鳥保護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將濕地候鳥保護納入河湖長制、林長制等考核,成立專職護鳥員隊伍,堅決打擊破壞鳥類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請不要傷害鳥兒,讓我們一起愛護他們。”“讓候鳥常來,讓候鳥常駐,留住鄱陽湖候鳥低飛,漁歌唱晚的自然美景……”開幕式上,一句句來自世界各國的“愛鳥宣言”,將彼此緊緊相連,也道出了全球生命共同體的共同心聲……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鄱陽湖觀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