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廣西:務實求新,扎實推進“廣西有戲”品牌建設
2021年1月,國辦印發《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廣西結合實際,對改革任務進行了逐項細化,明確了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建立健全了黨委宣傳部門協調指導,文化和旅游部門負責落實,機構編制、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教育、住建、科技、國資等部門配合落實的工作機制。截至2021年12月,廣西14個市已有11個市完成或報審當地的《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實施方案》。
集中人、財、物資源,重點對廣西戲劇院、廣西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兩個區直院團的藝術創作生產給予傾斜扶持,推出了彩調劇《新劉三姐》、壯劇《蒼梧之約》、音樂劇《血色湘江》、雜技劇《英雄虎膽》、木偶劇《雞毛信》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劇目,為全區藝術生產樹立了標桿。
在劇本創作環節,實施優秀劇本扶持計劃,對有潛質的劇本進行重點扶持。在劇目生產環節,實行藝術委員會論證機制,把好劇目投排關。2021年,共組織對全區25個大型舞臺藝術作品、復排的15個舞臺藝術精品和72個小型作品進行論證指導。在劇場建設方面,在自治區層面著力協調推動廣西民族劇場項目建設,有望于2022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桂林市將劇場建設納入老城疏解提升重點項目,新建了漓江歌劇院、修繕了廣西省立藝術館,推動“一團一場”邁出實質性步伐。
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工作主題,舉辦了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劇展等系列活動,共演出了70臺廣西新創、復排的優秀大型劇目,305個小戲小品、音樂舞蹈和雜技作品,在全區19個市、縣(區)演出150余場,現場觀眾超過10萬人次。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著力實施“廣西有戲”品牌戰略。正著手制訂推進“廣西有戲”品牌建設行動計劃,研究落實扶持劇本、劇目、演出、推介、評論以及人才培養六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夯實工作抓手,努力把“廣西有戲”打造成為特色鮮明的文化IP,引領廣西藝術創作生產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廣西力量。
(節選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班華勤發言)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建設 廣西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