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臺盟
發揮“臺”特色 續寫“筑夢”情
臺盟中央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案例選登
自2005年起,臺盟中央以智力幫扶為主陣地,與赫章人民同心筑夢、合力攻堅,在烏蒙山深處譜寫出了定點幫扶助力脫貧攻堅的壯麗篇章。
在16年的定點幫扶歷程中,臺盟舉全盟之力,建睿智之言,行務實之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認可和社會的廣泛好評。以“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筑夢系列培訓”等為代表的一批臺盟幫扶項目,聚焦脫貧攻堅中的難點問題,精準發力、久久為功,既彰顯臺盟特色,又結合當地發展實際,為貴州省赫章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進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的歷史階段貢獻了力量。2021年12月17日,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活動中,上述兩個項目獲得社會服務優秀成果表彰。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 整合扶“智”補短板
赫章縣金銀山街道是赫章縣最早的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社區,共搬遷入住貧困戶2587戶13052人。金銀山街道少兒活動中心是臺盟中央為彌補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齡兒童家庭及社會教育短板,動員廣大盟員和盟務工作者以及部分臺胞,共同捐建的文化交流服務平臺。該項目既是助力搬遷群眾更好融入城市社區生活的有效舉措,也是適應畢節發展實際的家、校、社聯合教育幫扶模式的有益探索。
精準定位
探索新理念教育幫扶模式
臺盟中央經過調研發現,赫章縣對5萬多名村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方水土無法養活一方人的困境。但如何融入城鎮、適應城鎮生產生活又成為搬遷群眾面臨的新困難。因為搬遷群眾多外出務工、子女大多留守當地,監護人文化水平較低,無法承擔起適應城鎮生活的家庭教育特別是文化教育的責任。搬遷社區兒童與同校的原城鎮居民兒童相比,在學習能力、學業水平上有著顯著差異。可以說,搬遷社區的穩定與長遠發展,關鍵在于搬遷群眾子女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搬遷貧困群眾的貧窮代際傳遞能不能阻斷,關鍵在于搬遷群眾子女的“智”能不能扶起來。基于上述判斷,臺盟中央向臺盟各級組織及廣大盟員、盟務工作者發出了《關于捐助赫章縣金銀山街道兒童活動中心的倡議書》,號召全體盟員和盟務工作者,通過個人捐資形式向赫章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金銀山社區捐建一所少兒活動中心,為豐富搬遷社區少年兒童文化服務提供平臺,彌補搬遷社區兒童校外教育的短板。
臺盟捐資修建的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外景。
多方參與
搭建“臺”字特色的幫扶資源平臺
倡議發出后,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等臺盟領導同志帶頭捐獻愛心。全盟3300多名盟員、盟務工作者和臺胞積極參與,共籌集捐贈資金105萬余元。在臺盟中央社會服務部與中共赫章縣委、縣政府的密切溝通協調下,中共赫章縣委、縣政府成立了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建設工作組,由中共赫章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掛帥協調,臺盟中央駐赫章掛職干部直接指揮,全程參與設計規劃和裝修指導,購置活動中心所需的辦公用品、配套設施設備等。建成后的少兒活動中心占地580平方米,設計現代美觀、溫馨典雅,擁有小型圖書館、多媒體教室、音樂舞蹈教室、多功能教室4個功能空間,可同時容納近200名少年兒童學習活動。其中圖書館藏有臺盟地方組織捐贈的各類圖書達10000余冊,是目前貴州藏書量最大的兒童圖書館,惠及周邊少年兒童2000余名。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有效彌補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家庭及社會教育短板,切實改善了當地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公共服務環境。
孩子們在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學習。
廣泛聯系
打造青年臺胞參與鄉村振興基地
為緩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對少年兒童安全管理的壓力,幫助搬遷社區群眾更好地融入搬遷后的城鎮生活,用社會公益服務使搬遷群眾感受社會正能量,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臺盟中央結合金銀山社區實際情況,提出了“志愿服務+社區協作”的管理模式。由當地社區為活動中心日常運行提供水、電及周邊環境衛生等基礎保障。由臺盟中央、中共赫章縣委組建志愿者服務團隊保障活動中心有效運轉,建立一支兼具運行管理、特長培訓、愛心陪伴能力的多樣化、專業化志愿團隊,形成了“社區+志愿團體”相互聯動協作的社會公益服務體系。目前已組建了一支包含青年臺胞30余人、赫章志愿者11人的服務團隊。今年,臺盟中央在活動中心設立“臺灣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并組織臺胞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到活動中心開展志愿服務,在為搬遷社區兒童提供教育幫助的同時,增進青年臺胞對脫貧攻堅成就的了解,并在實踐中加深兩岸同胞的相互認同。
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的孩子們向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一行贈送自己繪制的畫作表達感謝之情。
取得成效
建設幫扶平臺,探索社會幫扶資源系統化整合的方法
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的意義,在于延長了赫章教育的鏈條,將義務教育、學校教育無法觸及或者無力顧及的教育問題,通過系統整合社會零散幫扶資源、志愿者服務資源的形式加以補充。利用臺盟中央的平臺優勢、智力優勢、渠道優勢,規劃引導社會各類各界幫扶資源,變重復分散的社會幫扶格局為互通有無、兼容共進的系統化幫扶,在大幅度節省社會資源的同時又提高了幫扶的效率。
打造品牌項目,發揮幫扶工作示范引領的作用
臺盟在前期通過內部發動動員,以及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渠道的宣傳,在中心建設初期進行了充分的品牌醞釀,為項目賦予了足夠的溫度;在建設過程中,通過派駐掛職干部親力親為,從嚴把關,全力控制項目建設質量和品位;在建成運行后,持續跟進資源引進、課程設計、活動策劃、制度建設,在軟件上下功夫,保證中心的高站位、高定位、高水準運行。通過高水平策劃、高質量實施、高品位的品牌經營以實現幫扶項目的品牌化,在發揮好項目自身幫扶作用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最終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將項目的示范效應發揮到最大,也帶動當地干部群眾提升工作水平。
注重統籌規劃,構建多方協作社會公益服務新模式
少兒活動中心的功能定位是:1個基地——臺盟服務赫章鄉村振興的工作基地;2個窗口——為赫章孩子打開向外看世界的窗口,為臺灣島內同胞打開一個展示大陸脫貧攻堅成果、展示大陸制度優越性的窗口;3個平臺——社會幫扶資源承接和整合平臺,臺盟社會服務隊伍鍛煉平臺,赫章志愿者隊伍培養平臺。臺盟立足于自身捐建、自身參與運行的幫扶資產,憑借自己的渠道優勢和智力資源優勢,協助赫章理順幫扶資源,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各類資源入場,將幫扶效果發揮到最大,通過引導各類資源互相借力,實現幫扶工作效果由加法到乘法的轉變。同時,臺盟中央將所有資金投入都轉化為赫章搬遷安置點的增量資產,建成當地可以長期持續發揮作用的文化設施,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長遠的效益。
自投入使用以來,活動中心已累計開展課后輔導及課外培訓300余課時,累計輔導培訓金銀山社區少年兒童10000余人次。活動中心不僅豐富了兒童課余生活,為眾多志愿者提供了極具實踐性的服務場所,也進一步優化了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服務管理模式,將建設成探索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新模式的亮點示范項目,成為統一戰線參與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畢節試驗區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的生動實踐。
聚焦人才振興 兩岸同心“筑夢”
“筑夢”系列培訓活動是臺盟中央面向貴州、甘肅等對口幫扶地區實施的社會服務品牌項目,也是臺盟中央順應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的重要抓手。該品牌項目自2014年發起以來,累計為中西部地區培訓各類人才10000余人次,培育了大批教育、醫療、管理人才和致富帶頭人,得到了幫扶地區干部群眾的高度評價。為幫扶地區實現脫貧攻堅戰役的決定性勝利,順利邁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歷史階段作出了貢獻。
項目情況
2014年,為助力貴州、甘肅等中西部地區突破脫貧攻堅過程中面臨的人才短缺瓶頸,臺盟中央積極動員各級組織以及社會資源,設立了“筑夢”系列幫扶品牌項目。項目以開展專業培訓、素質能力培訓為手段,聚焦教育、醫療衛生和鄉村社會治理三個領域,接續發力。項目實施8年來,已經發展成包括“筑夢師者”“筑夢醫者”“筑夢鄉村”三個系列,涵蓋教師培訓、醫師培訓、鄉鎮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培訓等幫扶工作的臺盟社會服務品牌項目,有力助推了中西部貧困地區的人才發展,填補了東西部教育、醫療差距的鴻溝,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出了應有貢獻。
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開局之年,臺盟中央認真落實定點幫扶工作“摘帽不摘幫扶”的要求,堅持“幫扶力度不減、幫扶措施連貫”的原則,著眼新形勢下幫扶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新要求,聚焦人才振興這一鄉村振興的關鍵工作,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調整優化,將臺胞尤其是青年臺胞力量引入工作中來,進一步突出“臺”字特色,實現了對臺工作與社會服務工作的有機融合, 為“筑夢”系列培訓注入了新的內涵。
精準聚焦
圍繞人才振興關鍵領域開展幫扶
10月21日,由臺盟中央協調的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專家在赫章縣中醫院現場指導。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的基石。臺盟中央堅持幫扶工作要著眼根本、立足長遠的原則,努力通過“筑夢”系列培訓推動幫扶地區突破人力資源優勢向人才資源優勢轉變的瓶頸,助推幫扶地區教育的優先發展。2021年,“筑夢師者”選擇了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作為培訓對象,抓住幫扶地區教育事業中的關鍵少數,緊盯貴州基礎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系統制訂培訓計劃。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赫章、黔西南500余名校長、骨干教師進行了多個專題培訓。
臺盟依托華東師范大學的優質教學研究資源,圍繞教學管理、教學改革中的突出問題,對赫章20名優秀中小學校長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學校管理培訓;針對赫章縣中小學數學教育基礎薄弱的現狀,組織赫章縣30多位數學教學骨干赴外省市進行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通過中國教育協會協調山東271教育集團、東北師范大學的專家以及名校長前往赫章,開展校長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將現場教學與研討交流結合起來,激發中小學校長干事創業的奮斗精神。
匯聚合力
以機制優勢破解社會服務資源難題
9月27日,臺盟中央舉辦電商人才培訓班,助力赫章縣漢陽街道打造電商小鎮。
臺盟作為一個只有3300多名盟員的黨派,社會服務工作資源并不豐富。但在幫扶工作面前,臺盟認真落實“一盤棋、一股繩”的工作思路,積極發動各級臺盟組織、廣大盟員以及所聯系社會力量,打造盟內各級組織上下協同、盟外社會力量通力合作的高效工作機制,為“筑夢”系列培訓更好開展構筑了堅強后盾。
各級臺盟組織結合自身資源特點,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將自身工作與 “筑夢”系列幫扶活動有機融合。臺盟北京市委會、臺盟上海市委會等組織積極發揮本地高校資源密集優勢,通過盟員牽線搭橋,協調知名高校為“筑夢師者”培訓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臺盟福建省委會、臺盟吉林省委會等組織依托當地教育研究機構為赫章教師持續開展素質提升培訓,有效提升了受幫扶地區教師素質;臺盟浙江省委會連續多年承接“筑夢鄉村”培訓,為受幫扶地區產業發展培育了數以百計的致富帶頭人;臺盟安徽總支協調省內高校,努力把“筑夢醫者”安徽班打造成了精品培訓項目。通過全盟上下持續8年的共同努力,“筑夢”系列培訓成為了臺盟社會服務工作的品牌項目。“筑夢”系列培訓在輸出幫扶能量的同時,還有效推動了臺盟中央與地方組織間以及各地方組織間的資源整合、工作協同,增強了臺盟組織的凝聚力。
突出特色
依托臺胞為項目賦予全新內涵
吸引臺灣島內同胞參與助力鄉村振興,不僅可以發揮臺胞經濟和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助推受幫扶地區實現更快更好發展,還能讓臺胞直觀感受到脫貧攻堅偉大成就,是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有效途徑。2021年以來,“筑夢”系列培訓注重突出“臺”字特色,依托臺胞資源,吸引臺胞參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組織臺灣青年赴赫章縣,與赫章青年教師開展交流,在開闊赫章教師視野的同時,加深了臺黔兩地青年的相互了解。臺胞青年在參與活動后紛紛表示,愿意為貴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筑夢”系列培訓活動提供更多支持。我們感到,島內臺胞積極參與幫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對兩岸同胞共同致力于鄉村振興、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好宣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臺盟將進一步總結“筑夢”系列培訓取得的經驗,發揮好項目的品牌作用,為新階段的定點幫扶工作探索提供臺盟方案,助力鄉村振興事業取得更大發展。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臺盟 幫扶 培訓 搬遷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