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中基透明指數FTI2021發布——

基金會離“透明口袋”還有多遠?

2021年12月28日 10:07  |  作者:顧磊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基金會中心網日前發布的中基透明指數FTI2021報告顯示,獲得透明度評級得分90分及以上的大型公募基金會共49家,中小型公募基金會66家,大型非公募基金會22家,中小型非公募基金會121家,大學基金會54家。共有11家基金會連續10年獲得透明度滿分。

中基透明指數FTI誕生于2012年,運行至今,移動互聯網蓬勃興起,公益慈善事業飛速發展,該指數也歷經了5個版本迭代,映射出基金會整體透明度建設的10年發展歷程。

2021年基金會信息公開略有提升

中基透明指數FTI2021報告顯示,2021年基金會信息公開整體略有提升。滿分100分的情況下,公募基金會均值為63.75分,非公募基金會均值為56.95分,公募基金會信息公開程度整體高于非公募基金會。

大型基金會整體透明度好于中小型基金會。大型基金會為凈資產、捐贈收入、公益支出三者有一項超過1億元的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其得分均值前者為75.75分,后者為72.58分。中小型基金會則是上述3項均低于1億元的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前者得分均值為63.01分,后者為50.05分。

整體來看,目前基金會的信息公開情況以被動公開為主,主動公開不足。所謂“被動公開”,是指年度檢查報告仍以民政系統官網公開為主,而非基金會主動在機構官網公開。基金會的信息公開中,財務信息的得分率最高,為92.6%;其次是項目信息,得分率為71.4%;再次是基本信息,得分率是39.7%。基本信息包括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中的內容,還包括章程、理事會、管理制度、治理層、年檢報告和財務審計報告等。報告指出,僅有不到1/3的基金會在官網公開年檢報告。

中基透明指數FTI指標包含合規性指標和倡導性指標兩部分。合規性指標是基于慈善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制定的,倡導性指標是在法律法規要求之外,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必要公示的信息。報告顯示,倡導性指標得分率整體提升。公募基金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公開募捐資格等指標的信息披露均有提升,例如,公開募捐資格的得分率從2020年指數的77.3%提升至2021年指數的85.5%;非公募基金會的資金來源從2020年指數的31.9%提升至2021年的87%;資金去向從18.7%提升至55.8%。

“各地政府對基金會信息公開的重視程度與監管力度有很重要的影響。”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王璐介紹,“注冊地”顯示為民政部、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基金會,其平均分排名位居前列。

衡量透明的“尺子”

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基透明指數FTI自推出之初,就強調這并非一個榜單,而是一個動態顯示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指數,“它是一個推進器,助力基金會信息公開。”

最初的版本將基金會的官網、財務狀況、聯系電話、聯系人、注冊地址等基本信息納入指標。隨著基金會信息公開程度的提升,此后版本去掉了這些基礎性指標,嘗試推動基金會公開財務、項目、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規則類信息。

版本迭代的過程也是意識轉變的過程。程剛舉例說,增加基金會秘書長背景介紹指標時,曾遭業內部分人士反對,如今這已成為通行做法。

最初,中基透明指數FTI的指標設置在信息公開各方面的權重相同,隨著行業發展尤其是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基金會信息公開的合規要求越來越高。調查發現,公眾更關注基金會的項目信息,即善款流向和項目成果。由此,該指數加大了項目信息披露的權重。

10年來,基金會整體生態也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不同規模和性質的機構。自2020年起,中基透明指數FTI大調整,更強調主動信息公開,將指標分為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兩個不同類型的體系;將最終結果分為大規模和中小規模;將高校基金會單列。

王璐介紹,今年的中基透明指數FTI有5項變化:一是整體指標數量減少,原因在于合并部分指標,使其更貼合實際操作;二是指標名稱更易于理解,如將“接受捐贈情況”和“項目執行主體”分別改為“資金來源”和“資金去向”;三是去掉個別空值較多的指標;四是增加項目支出占比;五是加大合規性指標占比,從2020年指數占比的76%提升至80%。

10年來,中基透明指數FTI如一把助推基金會公開透明的“尺子”,如今雖然多了不少維度,但主要邏輯卻沒變,即推動絕大多數基金會按照法規進行信息公開,推動行業自律透明的建設。

信息公開邁向“從有到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程文浩介紹,從2012年到2021年,基金會整體數量從2000余家增加至8000余家,中基透明指數FTI的平均分接近翻倍。

得分增長體現在哪些方面?王璐介紹,與2012年相比,基金會的財務信息和項目信息更容易獲得了。

“2016年慈善法出臺后,各地民政部門建立了統一的社會組織信息平臺,并在平臺上公開包括財務信息和項目信息在內的制式基金會年度工作報告。”王璐說。

從數量上看,較之2012年,非公募基金會建設官網的數量增加了300%,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從地區上看,北京、廣東、浙江三地的基金會信息化程度提升最大。其中,北京市基金會建立官網的數量在過去10年內翻了兩番。王璐認為,各地基金會信息化程度與當地的經濟水平和政策水平相關,例如,北京市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就有官網建設的相關指標。

過去,中基透明指數FTI鼓勵行業先“從無到有”——在缺乏專門法律法規指引的情況下,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倡導基金會主動公開年度信息;再“從有到優”——隨著相關法律法規陸續出臺,基金會信息公開的合規性要求越來越高。

越來越多的基金會信息公開評分達到90分以上甚至滿分。然而,滿分也只是意味著信息公開基本合格。如何打造慈善公益的“透明口袋”,尚有較長道路要走。基金會中心網理事李勁認為,合規只是底線,如何挑戰高線,如何加大項目監測、成效、影響力的權重,如何從表格邏輯到財務健康度和安全度,如何讓籌款落實到受益人等,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基透明指數FTI2021報告認為,基金會信息公開面臨的挑戰有三:公眾對公益的認知和期待日趨理性、政府監管要求日益提高、基金會自身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與挑戰并存的機遇則是,政策將促進公益數字化進一步提升,通過提高人才培養與能力建設意識保障基金會專業發展。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信息 公開 指數 指標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国产 | 中文字幕视频二区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网址 | 视频国产在线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