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更多行業龍頭站出來
在施行了28年后,科學技術進步法(以下簡稱科技進步法)迎來第二次大修,“基礎研究、區域科技創新、國際科技合作”等章節的加入與時俱進;同時,其“構建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明確表達抓住了主要矛盾。
元旦過后,科技日報記者在山東采訪發現,剛剛獲得兩大國家級平臺認證的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崛起邏輯,契合了本次科技進步法的修訂——其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視,借助全球科技力量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的打造推動著華熙生物成長為行業科技領軍企業。
一周前,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5部委聯合授予的第28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擬認定名單對外公示,華熙生物榜上有名。在此之前,其申報的“化妝品原料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被列為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深耕行業20年,鍛造核心技術,并參與國際行業標準制定之后,華熙生物正在打造生態,串聯產業鏈,讓全鏈條享受到核心技術紅利。
發力“兩個研究”,從0到1,從1到100
俗稱“玻尿酸”的透明質酸,曾因成本高昂,限制了其應用。
“從雞冠中提取玻尿酸的效率很低,每200公斤雞冠(大概2萬只雞)才能提取約1公斤玻尿酸,每公斤造價超過10萬美金,貴比黃金?!痹诖吮尘跋?,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著手研發微生物發酵法,用小麥、高粱、大麥等原材料發酵代替雞冠提取,大規模生產玻尿酸。
此舉使得華熙生物脫穎而出。正如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對基礎研究的強調,透明質酸對人體管用,如何在科技上表達出來,這需要基礎研究的介入。
大量基礎研究的積累之后,2011年,科研人員突破了酶切技術大規模制備透明質酸工藝,這使其能夠準確控制透明質酸的分子量,進而在人體內不同組織產生不同作用。
在此過程中,華熙生物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即“兩個研究”)中不斷投入,逐漸形成了發酵技術研發平臺、合成生物學研發平臺和應用機理研發平臺3個基礎研究平臺,配方工藝研發平臺、交聯技術研發平臺和中試轉化平臺3個應用基礎研究平臺。
在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中,國際科技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科研還是轉化,企業不能單打獨斗。資料顯示,華熙生物已與美國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等海外院校,中科院、清華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內高??蒲袡C構,在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皮膚健康、腸道菌群、組織工程應用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與研究。
在華熙生物創始人趙燕看來,高校院所負責0到1的基礎研究,企業負責從1到10、到100甚至更多的放大應用。
行業龍頭主導,讓整個產業鏈享受到生態紅利
瞄準問題導向,加速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既是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所強調的,更是華熙生物正在做的事情。百年間,玻尿酸生產經歷了從動物組織中提取、以微生物發酵法制備再到酶切法精準控制生產三次產業革命。而華熙生物研發團隊引領了后兩次產業革命。
上述種種努力也使透明質酸發酵產率從不足3克/升發展到目前的12—14克/升,使得玻尿酸的成本大幅降低。數據顯示,2019年,華熙生物玻尿酸原料占據全球39%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首位。
“我們的發展邏輯一定是從科學到技術,然后到產品,再到品牌。有了科學、技術的支撐,我們才能打造出好產品,才有底氣建立品牌?!壁w燕的這句話中,核心技術自立自強是其靈魂。
“萬物皆可玻尿酸”雖為網絡上一句調侃,卻展現出華熙生物根據“兩個研究”將科學轉化為技術,將玻尿酸應用觸角延伸至更多領域。
我國有很多科技創新企業,都聚焦在一些細分領域,擁有技術上的高壁壘等特點。趙燕認為,行業中的頭部企業,有義務也有責任利用自身先進技術賦能產業升級和行業發展,與產業鏈上下游共創、共生和共贏。
在此邏輯下,華熙生物與濟南市政府合作建設世界透明質酸谷,打造上下游相關配套于一體的透明質酸產業生態;其后又上線了華熙生物研究院,通過開放研發、中試、應用等平臺向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進行賦能。
至此,一家賦能上下游的全產業鏈平臺型公司初見雛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是中國科技創新未來的方向。華熙生物深刻理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意義,并用實際行動投身其中,并持續引領潮流。
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落實國家戰略,還需更多行業龍頭站出來。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生物 科技 華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