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事>人事觀察
優化干部選育管用鏈條
黨員干部是事業發展的骨干力量。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抓住干部隊伍建設“牛鼻子”,不斷強化融合思維、前瞻思維、創新思維,優化干部選育管用鏈條,建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強化融合思維,構建干部資源“大循環”。拓寬“大視野”、樹立“大格局”,系統謀劃長遠“整體賬”,充分挖掘干部資源的整體效能,實現“1+1>2”的疊加效應。把握好“一盤棋”與“一著棋”的關系。下好“一盤棋”,就是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只要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實績突出的干部,不管來自機關、鄉鎮、企業哪類單位,不管屬于公務員、事業人員、編外人員哪類身份,都要及時納入組織視野,千方百計關注好、培養好、使用好。下好“一著棋”,就是要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從有利于事業發展的角度,科學研判“該用誰”,而不是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角度出發,簡單“撥弄人頭”、考慮“誰該用”。將“用好一個、激勵一片、帶動一群”作為干部調配的目標方向,及時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以用人導向引領干部奮斗指向。把握好“扎根”與“交流”的關系。專業干部隊伍建設要保持“定力”,圍繞高質量發展關鍵節點,研究制定重點專業領域干部培養計劃,廣泛營造“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的良好氛圍,讓專業干部在專業領域、專業崗位上蓄力成長、扎根奉獻,推動專業干部梯隊持續建優、“專家型”領導干部儲備不斷增強。干部交流特別是年輕干部交流要提升“魄力”,既要立足增強各級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更大力度推動年輕干部跨部門、跨條塊交流,讓整個干部隊伍動起來、活起來,著力實現人崗相適、人事相宜;也要從加強干部培養、激發干部潛能出發,推動年輕干部“走出舒適區,探索未知區”,消除職業倦怠、打破思維定式、保持進取狀態。
強化前瞻思維,優化干部培養“全周期”。堅持近期需求與長遠戰略相結合。樹立“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維,著眼長遠,統籌謀劃、科學實施干部梯隊建設工作,切實構建“短期建優梯隊,長期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建設科學合理的干部梯隊,既需要繪好“施工圖”,更離不開抓好“施工隊”。要將干部梯隊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層層落實黨組織負責人抓干部梯隊建設的政治責任,推動各層各級拔高站位、轉變思想,堅決破除本位主義、跳出條條框框,凝聚做大做穩年輕干部“基本盤”的工作合力,推動實現優秀年輕干部爭相涌現、人才輩出。堅持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相結合。把“量質并重”的要求貫穿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拉長時間軸、著眼全流程,系統優化干部“選育管用”的完整周期。創新模式、拓寬渠道,把底子好、潛力足的“好苗子”引進來、留下來,不斷充實優秀年輕干部的源頭儲備。搭建平臺、豐富載體,按“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為各層各級干部精準賦能,加速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養。樹牢“吃苦才吃香,有為才有位”的風向標,以掛職實訓等方式,推動年輕干部到改革發展前沿、急難險重一線,經受艱苦崗位、繁重任務的磨礪考驗,實現年輕干部在“干”中成長、在“干”中選拔。
強化創新思維,提振干部創業“精氣神”。解放思想接天線、抓宏觀。突出與時俱進、與時偕行,緊扣高質量發展中心大局,引領廣大干部在擔當作為、奮勇爭先的生動實踐中,不斷賦予“張家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推動“張家港精神”這個“傳家寶”永葆生機、代際傳承。注重順勢而為、因勢利導,抓住開發區“去行政化”的改革契機,厘清開發區與鄉鎮(街道)的職能邊界,推動開發區全面瘦身強體、回歸經濟主業,鄉鎮(街道)聚焦社會治理、專注民生福祉。著力打破“大鍋飯”“鐵飯碗”的老觀念老機制,研究探索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增強經濟一線干部的內生動能。注重抓落實、抓成效,從解決影響干部擔當作為的堵點問題出發,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優化工作路徑,在堅持從嚴主基調的前提下,持續加強對干部的精細化激勵、精準化關愛。進一步推動“三項機制”往深里走、往實里走,研究“三項機制”細化實施辦法,強化“正面清單”“負面清單”運用力度,放大典型引路、榜樣引領的示范效應,讓干部切身感受到“有強度”的激勵和“有底線”的包容,廣泛營造“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暢通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聚焦中層干部“中梗阻”問題,明確“能下”的情形,按“教育為先、分類施策”的思路,綜合運用提醒談話、“考驗型”交流、降職降級等舉措,努力為人崗不適的干部“找出路”,堅決向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亮劍”,持續樹牢激勵擔當、鞭策后進的正確導向。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干部 優化 推動 年輕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