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天上繁星一點,人間馬不停蹄
——有顆小行星與崔向群委員“同名”,這是咋回事?
天上有顆星,和自己“同名”,這是啥感覺?2021年底,國際編號為“511238”號的小行星,以隆重儀式宣告為“崔向群星”。而現年71歲的崔向群女士,既是全國政協委員,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即LAMOST,業界也稱“郭守敬望遠鏡”)項目的總工程師,更是人民政協報的老朋友。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我國由杰出人物、中國地名和著名單位命名的小行星有100余顆,比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錢學森,北京星、廣東星、希望工程星、中國科學院星等。而這顆原名為“511238”號的小行星,是2013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發現的。
崇高榮譽對應著突出的貢獻。2020年9月,崔向群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曾說,作為中國首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天文大科學裝置,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譜獲取能力最高的望遠鏡,LAMOST“巡天”近10年成果頗豐,建議國家對有突出貢獻的大科學裝置給予持續支持,助力創新二次工程。
去年4月,LAMOST的1年先導巡天和8年正式巡天數據集對國內天文學家和國際合作者發布,包含約1700萬條光譜、775萬組恒星參數,數據產品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小行星以我的名字命名,是對我工作、貢獻的認可和肯定,為此我感到很榮幸?!贝尴蛉赫f,之所以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選擇“511238”這個編號的小行星與她“同名”,源于她是1951年12月生人,又是位女同志。
“不是所有小行星都有編號的,必須得知道它的軌道,給我的證書也附有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參數。”崔向群這樣說。
她得到的是一顆小行星的“冠名”,而她和她所主導的LAMOST,給我國乃至全球天文界帶來的,是突破千萬量級的有逢光譜數,很多以前得不出的研究結果,現在都有了答案。
這兩天,崔向群忙著出差。“LAMOST在20世紀90年代末立項時,為了搶占銀河系結構與演化研究的先機,我們選址在了距北京東北部2個小時車程、位于河北興隆縣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F在看,對于銀河系結構與演化的研究我們已經走到了國際前沿,而要看到更遙遠的星系天體,我們需要在更好的地方選址,建造一個更大的望遠鏡,全面提升觀測能力?!睘榱诉@件事,崔向群跑前跑后,不辭疲倦。
“用以前人的觀念,我這歲數都不能走路了。可我聽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新的年齡分段,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從內心講,我覺得我還是中年人,還有很多事要做,但更多的是為年輕人鋪路搭橋?!贝尴蛉哼@樣說。
天文學與星空一樣浩瀚無垠,但天文學研究者都是接地氣的普通人。這些年,為了實現用待遇留住基礎科學領域里的年輕人,崔向群利用自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不斷呼吁。
“國家對這件事已經重視起來了,但我希望有些事情能變得更好。比如公益性事業單位,職工待遇是有保證的,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待遇都有明確的規定。對科研人員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不然這些博士在研究所年薪十幾萬元,到有的大企業就能賺上百萬元,這么大的差別,怎么讓人安心做科研啊?人社部對事業單位職工的人均工資線還是二十幾年前定的,現在收入水平早變了,政策應當與時俱進?!贝尴蛉和瑫r提到,現在地方上有一些好的嘗試,比如分給科研院校部分共享產權房,對科研人員來講,雖然產權只有一半,但房價也便宜了一半,可以安頓下來了。
在上一次采訪中,崔向群給我們講了很多天文學研究“副產品”(比如Wi-Fi、GPS)火遍全球的故事,而這一次,談及學以致用,崔向群語氣堅定地強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不要等基礎科學見到經濟效益才給支持。
“之所以說那些都是‘副產品’,是因為科學家當時創造它們的時候想的不是經濟效益,是為了自身研究所需。互聯網在歐洲和研究中心誕生之初的使命,也和今天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換句話說,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能提前預知自己有怎樣的研究成果。有些研究100年前就開始了,100年后才能被拿來用,那人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對于基礎科學,我們現在就不用給支持了嗎?我認為不是。芯片、操作系統固然重要,但它們都需要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才有可能產生和發展。當然,地方政府、部門領導需要政績,區域GDP、人均GDP都在比,對政府領導來說這些都是考題,他們的壓力我能理解。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請支持高校研究所的基礎科學研究,哪怕這些項目在你的任期內不能‘冒泡’,哪怕這些項目在你人生中都無法取得經濟效益,你也要支持和推動,因為這是你的職責所在?!睘榱俗约旱穆氊?,崔向群又出發了。
編輯:秦云
關鍵詞:小行星命名 崔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