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冬奧之約>“玉”見冬奧
“玉”見冬奧| 這個“村”真挺火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北京2月7日電(記者 徐金玉)“在我手上,有一封加拿大代表團的表揚信。信中對我們工作人員的熱情服務(wù)、問題響應(yīng)及解決速度均表示高度的贊賞。”在6日舉辦的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每日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韓子榮說。
而這樣的點贊和認可已成為北京冬奧會上的“常態(tài)”。
記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在“冰絲帶”“冰立方”“雪飛天”等各個競賽場館,前來訓(xùn)練的各國隊員們第一次進入時,總會驚訝一陣子,無論是場館的“高顏值” ,還是各類設(shè)施“黑科技”,都吸引住他們先掏出手機拍起照來。然后,他們才會陸續(xù)進入訓(xùn)練狀態(tài)。
各國記者更笑談遇到了“職業(yè)危機”——入住冬奧村的各國運動員們往往主動當(dāng)起了“記者”,以“第一視角”帶大家“云游”冬奧。記者卻變成“粉絲”,每日蹲守在社交媒體,期待運動員們分享自己的美好體驗。
在他們的鏡頭里,冬奧村的床先是火了。美國運動員發(fā)布視頻,對冬奧村的“智能床”贊不絕口,他們體驗了“零重力模式”,大贊“了不起”,舒適的環(huán)境給了運動員最好的休息空間。
還有運動員分享了“舌尖上”的冬奧村:678道世界特色菜、8天一輪換,每天可以“嘗鮮”不同美食。
冬奧村里,也常看到真正的“賓至如歸”:騎自行車、打電動、剪炫酷的發(fā)型,運動員們仿佛回到了家里一般……
當(dāng)然,“村”里還有諸多的“高科技”元素,例如俄羅斯花樣滑冰運動員最早“解鎖”訂單神器,享受快遞機器人送貨到家;加拿大運動員對機器人調(diào)酒贊不絕口……
還有旋起的“中國風(fēng)”吸引著運動員們在“村”里花樣“打卡”體驗中國文化,打太極、寫春聯(lián)、吃餃子……怪不得網(wǎng)友紛紛慨嘆,“這是來度假的吧?”
而這種種記錄和體驗,正詮釋了韓子榮在發(fā)布會上提到的“冰雪之約,中國之諾”。“保障賽事的安全、順利舉辦,是我們始終堅守的承諾與使命。為運動員和各利益相關(guān)方提供舒心、溫暖和便捷的服務(wù) ,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biāo)。”
編輯:朱建華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