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為了這邊獨好的“中國風景”
——全國政協為實現“十四五”國民經濟發展良好開局雙向發力綜述
2021年6月3日至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飚率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調研組赴廣西北海,就“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開展督辦調研。
2021年10月13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就“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赴安徽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中國聲谷。
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人民政協網2月11日電 (本報記者 包松婭)
編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一年來,全國政協2000多名政協委員認真履職作為,通過各類協商議政活動建真言、獻良策,依托深入的調查研究查實情、出實招,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各領域工作良好開局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起各界共識,發揮了人民政協的獨特作用。即日起,關注版將連續刊發相關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2022年1月18日上午,全國政協舉行本年度第一場媒體見面會。此前一天,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而全國政協這場媒體見面會的“主角”恰是“經濟發展”。
在這次適逢其時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媒體見面會上,委員們分析重要經濟數據、研判國民經濟發展形勢,一個重要共識是,當前全球疫情肆虐背景下,中國經濟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亮眼成績單,充分顯示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更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的結果,也是億萬市場主體克服困難、積極發展的結果。
誠然,過去的2021年是不平凡與不容易的一年。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迎來建黨10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全國政協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助力“十四五”國民經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上,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職盡責,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充分彰顯了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優勢作用和責任擔當。
重大問題協商務實有效
2021年6月22日上午,重慶市政協五屆二十一次常委會會議進入專題分組協商討論議程。與以往不同的是,第一專題組委員們在重慶分會場通過遠程,參加了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聯動協商,圍繞“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協商建言。
全國和地方政協兩個常委會會議同頻共振、共話發展的場景,令很多與會委員記憶深刻。“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和地方政協開展聯動協商,使我們京外的政協委員有了更多機會參與高層次協商。這種創新方式特別好!”列席重慶市政協常委會會議的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主任劉旗說出了委員們的共同心聲。
其實,此次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共設重慶、湖南、天津三個分會場,會議主題是圍繞“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實,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協商議政。“擴內需”是其中的重要分論題之一,會議期間,常委會組成人員還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專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關鍵之年,基礎打得好不好至關重要。
為了在常委會會議上反映出更為翔實豐富的“點”,以供連線成面,從一兩個關鍵側面助力“十四五”國民經濟良好開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組成專題調研組開展了多次實地調研。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從調研情況看,當前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還存在不少問題。”在常委會會議的大會發言中,楊明生委員從“新基建”角度出發,介紹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也提出了調研組的建議,“要區分項目屬性,匹配籌措建設資金,增強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更好發揮債券融資功能。同時,探索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著力開辟新資金渠道。”楊明生說。
同樣是經濟委員會委員,葛紅林委員的建言角度是“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這是委員們根據自己的關注點所選擇參與的不同調研主題。
會前,經濟委員會圍繞“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組織調研組赴云南、四川開展調研。“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以工業物流為主的物流格局正轉向工業物流和生活物流雙輪驅動,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葛紅林介紹道,調研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物流總成本偏高,標準化程度較低,行業集中度較低,農村物流和冷鏈物流存在短板。
“深化物流體制機制改革,改革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研究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組建高速公路路網公司。”
“推進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構建貫穿物流全過程的物流標準體系。”
“加快補齊冷鏈物流短板,打造‘一冷到底’式全程冷鏈物流。”
……
眾所周知,國民經濟作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活動的總稱,因為由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經濟環節、經濟層次、經濟部門和經濟地區所構成,顯得宏大卻又與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的另一個協商建言品牌活動——雙周協商座談會,同樣少不了如此重要的議題。
比如十三屆全國政協第5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就是“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
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取得歷史性成就,貿易大國地位日益鞏固,邁向貿易強國的步伐加快。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各種不確定因素和困難挑戰增多,但我國對外貿易仍具備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量穩質升的長期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11位政協委員和特邀代表在會上發言,50多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委員們提出,要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供應鏈調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物流不順暢等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相關企業保運轉、渡難關,要鼓勵外貿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利用好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加大保稅維修、再制造等業務發展,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商簽雙邊和區域貿易投資協定,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即將生效的機遇,參與數字經濟等國際經貿規則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領域,全國政協多項協商議政成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多次重要批示,許多建議在中央相關文件或政策中得到體現。尤其是去年兩會期間,組織委員在經濟界聯組會上提出改進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方式的具體建議,李克強總理對此十分重視,18天后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采納了這一建議。這一“高效”的協商成果,可以說是全國政協為提升“十四五”國民經濟整體效能聚合力、添助力的生動注腳。
監督式協商凝心聚力
近兩年來,受國內外疫情影響,我國大部分市場主體的日子或多或少都不太好過。對于他們而言,在擁有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穩定預期之外,還需要一些切切實實的來自“身邊”的獲得感。
“‘十四五’期間,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還有哪些硬骨頭、真難關、關節點,我們能不能繼續攻堅克難,能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考驗我們的決心、恒心、耐心和細心。”國內疫情背景下,營商環境問題同樣凸顯,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率“‘十四五’期間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專題調研組調研時如是說。
優化營商環境,這一關于市場主體切身感受的“硬指標”,是全國政協“緊盯”多年的協商議題,也是經濟委員會連續多年壓茬推進、持續追蹤的民主監督議題。
“2018年,在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親自部署下,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組織召開了全國政協第一次網絡議政和遠程協商活動。”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對這個“第一次”記憶猶新。
到了2020年,圍繞“‘十四五’期間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經濟委員會對全國130家企業進行調研,匯總報送了綜合調研報告和《百家企業反映的百個問題》,多位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職能轉變辦將報告反映的115個“十四五”時期優化營商環境問題建立臺賬,并明確相關部門的落實責任。
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大幅放寬,公平監管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排名顯著提高。但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在市場化程度、法治化保障、國際化步伐、便利化水平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仍需久久為功。
2021年伊始,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在京召開,主題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個“持續”,道出了全國政協在該議題上的“緊抓不放”“一脈相承”。
為了組織籌備好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經濟委員會會同全國工商聯在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通過調研企業近1700家,梳理共性問題31個,提出針對性建議29條,與國家發改委深入協商,制定了專項監督工作方案,并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召開專題座談會,持續推動委員意見建議落到實處。
“要把營造高標準營商環境作為實施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條件,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要打通各部門各地區政務數據孤島,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要完善企業維權機制,加大對跨區域、跨行業侵犯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行為的打擊力度;要把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引入地方政府考核體系,用好第三方評價,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好經驗好做法。”
11位委員和特邀代表圍繞會議主題從不同角度建言資政,100余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這些或助力企業長遠發展,或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的實招良策,無疑將會在落實的過程中,撫慰市場主體的內心,凝聚起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與決心。
在過去的2021年,根據全國政協年度工作計劃,“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也是重點調研議題之一,這同樣是一項監督式調研,最終通過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和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進一步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據了解,調研組不僅圍繞海南省在落實“十四五”規劃和《中國(海南)自由貿易區總體方案》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民主監督。作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長期關注的議題,委員們還對2018年就“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專題的問題進行跟蹤問診,采取統分結合的方式,分西、中、東線深入實地,進行全方位、多維度調研,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把脈問診、出謀劃策。
為穩預期畫出最大同心圓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世紀疫情,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經濟能否風景這邊獨好,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識。為此,全國政協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的中心環節,不斷創新思路和手段,著力筑牢“重要陣地”,建強“重要平臺”,拓寬“重要渠道”。
全國政協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因經濟界大咖云集,每每在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出爐,或經濟領域重要會議召開以及文件發布等時間節點,組織委員、專家學者等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下一步發展支招,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成為解讀中國經濟的“風向標”之一。
正是立足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這個履職品牌,全國政協聚焦穩住經濟基本盤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一方面,落實協商于決策之前的要求,在關鍵時間節點,邀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起草組、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同志與會聽取意見建議,充分發揮決策咨詢作用。另一方面,增進協商氛圍,注重‘你來我往’,增強委員與部門之間互動交流的針對性,進一步彰顯對口協商特色。”尚福林補充道,為擴大委員參與面,還在委員移動履職App主題群進行實時文字直播,開展線上互動交流,得到更多委員們的歡迎與肯定。
如今,全國政協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不僅“名聲在外”,也成為政協內部加強學習的重要平臺,每次會議因座無虛席,還應機關廣大干部群眾要求,增加了分會場進行同步遠程觀看。
此外,針對近年來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經濟委員會、經濟界、工商聯界委員深入界別群眾,積極進行宣傳政策、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針對線上輿論,支持委員立足網絡平臺,鼓勵委員亮明身份,推動黨的主張和協商形成的共識在界別群眾中廣泛傳播,引導委員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人民政協報》等主流媒體發聲,圍繞穩就業、保能源安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等熱點問題發聲,正面引導輿論。
在增強社會信心上,線上引導委員在央視新媒體中國經濟大講堂、新華網云課堂等平臺廣泛宣講,觀看最多的一場達1600多萬人次,線下則組織委員赴四川、安徽等10多個省市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宣傳,甚至深入民營企業,解疑釋惑、凝聚共識。
縱觀過去的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在包括人民政協在內的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從一句美好期盼,“擲地有聲”落地為實。正如在2022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媒體見面會上委員們所言,進入新時代以后,隨著發展目標的多元化,切實做到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2022的中國經濟就一定會有新的氣象。
編輯:李京
關鍵詞:全國政協 協商 調研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