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典贊·2021科普中國”揭曉盛典舉辦
揭曉2021年度四大科普榜單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王碩)2月14日,“典贊·2021科普中國”揭曉盛典特別節目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現場揭曉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學辟謠榜。特別節目由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支持。
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名譽主任郎景和領銜的“協和名醫”科普團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等團隊和個人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深海淺說》圖書等作品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作品”;“我國疫苗研發和接種工作全面順利推進”等事件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普事件”;“‘0蔗糖’就是無糖”等科學謠言入選“2021年度十大科學辟謠榜”。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獲得“科普中國最高榮譽”。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崔士鑫,新華通訊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閻曉明,匡廷云、郎景和、武向平、孫寶國、楊宏等5位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航天員景海鵬等出席活動。
特別節目以“賡續百年初心 踐行科普使命”為主題,突出“建黨百年”和“航天大年”,精心制作《百年科普 韶華為民》宣傳片、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太空寄語科普中國。節目穿插《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講述和現場百秒科普。
“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主辦的一項評選年度科普典型的活動盛事,創始于2015年,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七屆,通過盤點年度科普的人物、作品、事件和謠言,在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科普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品牌活動之一。“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評選共有包括相關部委、央企、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等144家單位參與推薦,共計1344項參評項目,推選數量再創新高。
附: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榜單
一、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按姓氏筆畫排序)
① 馬 俊
推薦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氣象學會
廣東省氣象公共服務中心氣象節目主持人。策劃錄制氣象科普視頻近萬條次。榮獲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全國十佳科普使者、全國優秀科普講解員等榮譽稱號。
② 付志周
推薦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哈爾莫敦鎮林業鄉土技術員。帶領村民開展治沙大會戰,科學治理沙化地12000畝,形成一道34公里長的綠色屏障,保護耕地158000畝。治理區植被覆蓋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左右。
③ 尼瑪次仁
推薦單位: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重點圍繞青稞品種選育、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等內容,積極開展試驗示范工作、開辦田間學校,有效促進農牧業增產和農牧民增收。
④ 匡廷云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我國光合膜蛋白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積極開展科普活動、撰寫科普書籍及科普文章,助力青少年科普及科技創新能力培育。
⑤“協和名醫”科普團隊
推薦單位: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
“協和名醫”科普團隊由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專家團隊成員組成,目前包括郎景和院士、朱蘭、田秦杰、樊慶泊。團隊成員深耕婦產科學領域,取得許多理論和研究成果,致力于該領域的科普工作。
⑥ 杜志岐
推薦單位:中國兵工學會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全國勞動模范,第一代空降戰車、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等閱兵裝備總設計師。10年間,堅持在高校開展裝甲車輛技術概論和產品研發方法論的講座,開設公眾號傳播軍工知識。
⑦ 李 玉
推薦單位:教育部科技司
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從事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在國內首次倡導提出“南菇北移”等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舉辦科技講座80余場,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30億菌袋。
⑧ 何劍鋒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長城極地生態國家觀測研究站站長。長期從事極地生態環境監測與研究。通過制作科普視頻、參與科普活動、編撰科普讀物,介紹極地生態環境特點,培養大眾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⑨ 張永強
推薦單位: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第一中學農村中學科技館館長。24年來奮戰在科普一線,指導本校學生在縣級以上青少年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上千獎項。近4年來,為郴州市科技輔導員培訓18場次,參訓人員達4000人次。
⑩ 駱惠玉
推薦單位:中華護理學會
福建省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從事護理工作36年,積極參與科普宣傳和腫瘤防治健康教育公益活動,組織健康教育大講堂,成立腫瘤患者俱樂部。2020年入選國家健康傳播專家庫。
二、 年度十大科普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①《深海淺說》圖書
推薦單位: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創作,全書不僅著眼于海洋科學本身,更是深入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堪稱目前國內最為全面且精準的海洋科普力作之一。
②《見證百年的科學經典》圖書
推薦單位:中國科協科普部
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作品收錄了錢學森、孫家棟、鐘南山等38位科學家的書信、散文、演講稿等經典作品40篇,展現了黨領導下的科技救國、興國、富國、強國之路。
③《正在消失的美麗中國瀕危動植物尋蹤》(植物卷、動物卷)圖書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等單位創作。作品一共收集介紹了我國130種珍稀瀕危植物、214種珍稀瀕危動物,并介紹了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目前生存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④《征程——人類探索太空的故事》圖書
推薦單位:中國宇航學會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人民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等人創作,以生動淺顯的語言,介紹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變遷、探索手段和工具的發展、探索所獲得的重要發現等知識。
⑤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
推薦單位: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
由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首都博物館、杭州黑曜石展示設計有限公司聯合策劃實施,運用圖片、動畫、視頻、模型、講座、AR等深入淺出的闡釋方式,集中展示全國23家文博機構的五十余件展品。
⑥“演變中的地球,進化中的生命”展覽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策劃實施,展出近千件國寶級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尤以甕安生物群、澄江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以及熱河生物群等化石最為珍稀。
⑦《“象”前脈動》視頻
推薦單位: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由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共同創作,作品記錄了新時代中國的護象故事,為世界提供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方案。
⑧《100年,“重塑”山河!》視頻
推薦單位:中國測繪學會
由星球研究所制作出品,以地理的獨特視角,解讀了100多年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偉大變遷,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2億。
⑨《黨史里的科學家》系列視頻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館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原創策劃制作。作品聚焦百年黨史里為黨奮斗、為人民奉獻的科學家群體,通過情景再現、實景表現、動畫呈現的有機結合,表現出黨員科學家卓越的品質與閃光的精神。
⑩《大頭兒子走進中廣核核電基地》系列科普動畫
推薦單位: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央視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創作。用少兒喜歡的IP形象,結合生動有趣的講故事方式,讓少兒了解核能科普知識,真正做到核能科普從娃娃抓起。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科普 中國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