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藝評 人物 展訊 畫界雜志

首頁>書畫>資訊

當文化大展走進公共文化空間

2022年02月18日 09:53  |  作者:唐瑋婕 楊柳  |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虎年春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書香滿溢的“大書柜”——浦東圖書館因一場江南田野調查系列講座而顯得暖意融融:資深媒體人爾冬強在臺上侃侃而談,用“錢莊研究”這把特別的鑰匙,為眾多冒雨趕來的讀者打開了一扇江南經濟生活史的大門。

咫尺之外的一樓大廳里,爾冬強多年來“扎進”江南、踏訪古鎮收集而來的老牌匾、老帳本、老家具已被精心布置搭建成了“爾冬強江南田野調查系列:帳本里的江南——錢莊文獻展”,通過數以百計的圖像、實物資料,展現江南明清以來,成為水網相連、情感相系、商貿相通的經濟共同體,還原最鮮活的江南文化記憶。

“錢莊里帳本的有趣之處就在于,透過它可以看到過去歷史的細節,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做歷史研究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有一說一,發生的事情一定要找到相關證據。”在爾冬強看來,繁盛的錢莊業,就是江南富庶、經濟發達的象征,而尋找江南百業金融活動的源頭,也為浦東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提供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

文化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核心。當一個“煙火人間”的大展走進一座“溫暖如春”的公共圖書館,穿行城市前世今生的江南文化就有了更多機會與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產生深度的連接,從中或許也將生出更多的靈感與思考,為這座城市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用鑰匙打開

江南經濟生活史

江南經濟的繁盛,是推動區域文明進步的主要力量。系統梳理江南經濟生活發展的脈絡,無疑有助于把準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方向。

爾冬強啟動田野調查,對江南經濟生活史進行研究梳理,還得回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在上海畫報社當記者和編輯,多次環太湖騎行和徒步,完成了多部專輯報道,深入走訪和拍攝了江南50多個古鎮,與阮儀三教授合作,出版大型畫冊《江南古鎮》。

一腳深深“扎進”江南后,10多年前,爾冬強又完成了一部《口述歷史:爾冬強和108位茶客》,以口述歷史與視覺文獻拍攝的形式,記錄下朱家角形形色色人物背后的故事。“采訪的人中,好幾個過去是開錢莊,或是開米店的。”他發現,江南三百六十行,所有商業行為,包括貨物的進、銷、存和銀錢流水,都在老帳本里有清晰明確的記錄,而人們的交易結算,都與錢莊相關。

于是,錢莊“帳本”成了爾冬強解讀江南文化,打開整個區域經濟生活史的鑰匙,“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叫做‘逢事設帳’,什么事情都要記在帳本上。如果要和別人合作,帳目更是要清楚,所謂‘親兄弟明算帳’。幾個人一起做生意,開銷、進貨、銷貨、有多少利潤,一筆一筆都要記清楚,大家都要守這個規矩。到了年底,再遵照帳本,根據每個人的投資比例,投入的心血和精力詳詳細細地確定分紅。不僅是生意上合作需要有帳本,家庭生活同樣離不開記帳。柴米油鹽、日常用度、建造房子、置辦家產、紅白喜事,這些都需要記帳。”

翻開一本本浸潤著歷史印記的帳本,一些特別的記數符號,就如天書一樣,攜帶著神秘的氣息。

爾冬強向讀者介紹,這種特別的記數符號叫蘇州碼子,也叫菜碼、草碼、商碼、番仔碼,是中國早期民間商業記帳計數符號。

要讀懂江南老帳本,必須弄明白蘇州碼子的書寫規律和組合規律。《容庚北平日記》《舒新城日記》《王乃譽日記》等諸多近現代人物日記中,都有蘇州碼子的使用情況,是很好的釋讀和研究的材料。

從點滴細節中

尋得歷史脈絡

在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月之看來,經過多年的積累,爾冬強已經建立起自具特色的數據庫,包括圖像、音像方面的電子數據,圖書、期刊、報紙、帳冊、手稿之類的文獻,還有堪稱浩繁的實物收藏。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舉辦各種不同的展覽。以江南文化而論,無論是江南民居、園林、廟宇、橋梁,還是江南飲食、服飾、民情風俗,都可以自如地舉辦起來。這次舉辦的“帳本里的江南——錢莊文獻展”,就是他宏大數據庫中的一個小角。

錢莊,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出現的一類金融組織的稱謂。江南的錢莊,相當于山西的票號、南洋的批信局。古人交易需要交付銀兩時,如果隨身攜帶,又重又不安全,這時就會依賴錢莊。通過錢莊印行的票據,就能在一定地域內實現貨幣兌換,為商業生活提供便利。爾冬強因此認為,繁盛的錢莊業,就是江南富庶、經濟發達的象征。

通過此次展覽,觀眾可看到各種錢莊股票、支票的樣式,股票、支票上包含的金融元素,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透過1946年錢莊在上海各街區的分布圖,可以看出其與各街區居民數量、經濟活動特點、生活質量有密切關系;通過老牌匾、老帳本、老家具,仿佛就走進了昔日的錢莊……

爾冬強展示錢莊文獻,并不只滿足于停留在介紹器物層面,還力圖深挖器物背后的背景信息,“帳本的有趣之處在于透過它可以看到過去歷史的細節,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做歷史研究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有一說一,發生的事情一定要找到相關證據。”

通過內容豐富的展品,觀眾可以了解到江南百姓日常生活與金融的聯系,包括如何匯款、如何兌票,如何防偽,如何辨識各國金幣重量呈色;透過世界各地華人僑匯給家人、親友的憑據,了解百年前的中外經濟聯系;通過帳本明細,了解過去人們的吃穿用度情況;閱讀人們在匯款的同時所附的信件,了解歷史上的書信格式,體會那時的民情風俗。“傳統與近代在上海是如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也能從中尋得脈絡:錢莊在前近代中國就已存在,銀行到近代才出現。在上海,錢莊與銀行并非截然兩分,而是相互補充,各得其所。

在展覽中,觀眾也能看到上海與江南以及全國各地的金融聯系。展覽所呈現的上海與各地錢莊,便有寶豐隆、大亨、賡裕、金源、聚興誠、謙泰、安裕、福康、元盛、振泰、泰來、福順德、衍源、永昌、永慶、元成、源順、志城、永生等。

加深我們

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錢莊文獻展特意將兩座浦東的錢莊資料放在突出位置。位于川沙中市街的寶豐隆錢莊,其墻門門頭用線描的方式,被當作展覽的主視覺標識。展覽還展出了位于周浦北大街的永昌錢莊的民國年間支票。而它們就是今日浦東銀行業、金融業的歷史前身。

眺望未來,浦東正在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全力沖刺;回望過去,本身浦東就地處于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在“銀錢業”“錢莊業”方面有豐沛的歷史史料可供研究,早期的“匯兌”“拆借”等金融行為都在這里發生過。

“我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爾冬強自己其實有著深刻的浦東情結。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開始航拍浦東大地——那時沒有無人機,只能掛在直升機艙門上拍:“早期拍攝的資料中,陸家嘴只有矮房子,邊上是一片油菜花田;后來,這里有了東方明珠,建起了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整個區域不斷以爆炸式的速度迅猛發展……這不僅僅是上海的奇跡,絕對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奇跡。”一路見證著“平地起高樓”,爾冬強決定把對標國際金融中心的“錢莊文獻展”帶到浦東。

熊月之在展覽的序言中這樣寫道:“錢莊文獻所展示的生活,都是業已逝去的歷史。今人進行金融活動,無論是匯款、取款、儲蓄、借貸還是購買股票,通過一個小小的手機,都可以解決,早已與錢莊無關。但是,錢莊及其所關聯的歷史,畢竟是我們曾經的存在。通過這些文獻,又將我們與那段已經逝去的生活聯系起來,加深我們對于生活意義的理解。”“爾冬強江南田野調查系列:帳本里的江南——錢莊文獻展”在浦東圖書館的呈現,將一直持續至3月。

在金澤帶來“藥房文獻展”和“米號文獻展”、在黎里帶來“畫店文獻展”,在浦東帶來“錢莊文獻展”……近年來,爾冬強的江南田野調查逐漸開花結果。“我目前的想法就是力爭把消失的歷史場景進行物理重建,依靠圖像學、文獻學的資料加上歷史的遺物去盡可能還原那時的江南生活,”他還期待著有朝一日,能舉辦一個完整的江南田野調查大展:“立足長三角,我們要展望未來,就要梳理過去,了解江南經濟文化生活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文化浸潤

為城市注入創造力

虎年春節前,爾冬強為了布展在浦東圖書館足足呆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在他的眼里,這里就是一個“溫暖的‘讀書地方’”。

2010年10月,建筑面積超6萬平方米的浦東圖書館正式開放。11年后,在數字化閱讀高速發展的今天,這座圖書館依然是人們愿意經常坐下來安安靜靜讀一讀書的“大書柜”。疫情前,日均入館讀者超1萬人次,館內各個閱覽室3000余個座位“一座難求”。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每天有近5000名讀者通過預約進館。邁入浦東圖書館的大門,所有人都會不自覺地放輕腳步。透亮的落地窗,層層疊疊的書架,一排排長書桌前,是埋頭看書、學習的讀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別的寧靜,聽得見書頁翻動的聲音。

不光是閱讀,浦東圖書館開館至今,大大小小的讀者互動、文化展覽、文藝活動等接連上演,不斷有文化大咖來此做客為讀者帶來一場場精彩的講座,碰撞出無數的思想火花。每一天都有來自這座城市各個角落的讀者走進“大書柜”,接受書香的熏陶、文化的浸潤;在線上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讀者,則來自全國各地。

此次“錢莊文獻展”走進公共文化空間,正是浦東圖書館11年持續致力于打造精神家園的一個具象縮影。文化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核心。當一個又一個重磅大展走進公共文化空間,與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零距離接觸,映射出的無疑是一座城市軟實力構筑的強大基座。浸潤其中的人們或許也能產生更多的思考與靈感,為這座城市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在浦東圖書館公眾號征集的微留言中,館長曹忠經常會看到讀者發自內心的感受。這些留言的讀者,有為理想而努力的學子、有為前程而奮進的青年、也有為充盈家庭而學習的婦人、為豐富晚年而閱讀的老者。他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卻在圖書館相遇,曹忠希望圖書館能夠給這些人帶來溫暖,在這個精神家園中各取所需,最后再回報社會。

一個城區的圖書館,靠什么保持吸引力,人們何以愿意把時間和心靈安放在這里?“以人為本,將圖書館打造成讀者和館員的精神家園,我們用11年耕耘,將這句話變成了現實。”曹忠說,“這個時代,是做圖書館最好的時代。”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江南 文化 圖書館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四色色色色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午夜福利92国语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 最新色福利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