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人物風采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民建會員秦奮:擇一事 終一生

2022年02月21日 13:50  |  作者:李軍濤 孟昊鵬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搜狗截圖20220221134934

秦奮,河南開封民建會員,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1年11月3日,坐在莊重肅穆的人民大會堂里,前來領獎的秦奮想起了自己在南京大學求學的那段歲月。憑著滿腔熱愛,將計算機技術與地理學融會貫通,無意中敲開了另一門新興學科之門——地理信息科學。彼時的秦奮并未料到,自己將為此奮斗終身。

科研之路在腳下

擇一事,終一生。少年的腳步,從象牙塔邁入了大會堂,來到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現場。由秦奮作為主要完成人的《智能化地圖綜合與多尺度級聯更新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個項目的完成使我國多尺度地圖數據庫建設水平在短期內整體趕上了發達國家,特別是在空間關系理論、地圖綜合算法和地圖綜合軟件研發等關鍵點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秦奮自信地說。

路在腳下,助力科研開花結果。“我是被知識改寫命運的人。”這是秦奮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1985年,進入河南大學的秦奮選擇了相對冷門的地理學,之后進入南京大學攻讀自然地理專業的碩士。

秦奮記得,為研究喀斯特地貌水文特征,自己在云貴高原野外的那幾個月——地表崎嶇破碎,分布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地貌,水文錯綜復雜,秦奮把示蹤劑投入水里,把水染上顏色,由此來判斷水的連通性。過程雖然辛苦,但也使人樂在其中,“我們的研究對當地水利工程建設、生產生活用水能夠提供有價值的數據材料,這就是有意義的。”

來到河南大學執教的第二年,秦奮率先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概論”課程。“路在腳下,這也是地理學教給我的。”1998年,在國家還沒有專業目錄的情況下,秦奮等人編制出了專業教學計劃,在地理科學專業下設立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方向,河南大學就此成為國家第一批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

沒有材料,自己編;沒有軟件,自己寫;沒有條件,他就自己創造條件;沒有教師,他就一個人代多門課。早已習慣一切從零開始的秦奮,作為研究團隊重要成員先后申請獲批了“資源環境信息系統”校重點實驗室、“數字區域模擬”河南省高校學科開放實驗室和“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回頭再看,秦奮仍能切身感覺到那個時候的辛苦,“一點一點敲代碼、做編程真的是要熬得住,但也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尤其是出成果的時候。”

把研究做到大地上

立志科研,把研究做到大地上。2003年秦奮進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讀博,師從著名地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家王家耀院士。這段學習經歷使他對地理信息科學、對科研的精神和信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科研是有源之水,更是有本之木,我想要做被‘需要’的學問,被科技進步所需要,學科建設所需要,社會發展所需要。”

方向很快就找到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必須要做自己的模擬分析系統。數字地形模型需要高精準,而溝溝壑壑的黃土高原沒有一個準確數據,秦奮只能帶領團隊扛著五六十斤的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一點點用腳力采集數據。最終秦奮率領其團隊開發了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分布式機理模型、集總式經驗模型和物聯網預報模型一體化、自適應的模型系統,為土壤侵蝕創新研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理論、技術與方法,相關成果獲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思想有多遠,行動才能走多遠。”這句話在秦奮的身上得到印證。他一直高度關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并能夠敏銳地從中捕捉到一些關鍵性的課題,組織力量進行攻關,向有關部門提出決策咨詢報告。

2002年,秦奮參與編制了國家基礎條件平臺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方案,并主持編寫了黃河中下游科學數據中心的建設方案。目前,該平臺已為國家重大科研與工程項目、全球上千萬人次提供了數據及信息服務,該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面對自己獲得的如此多的成績,秦奮卻只給了一個“剛剛及格”的評價。他說:“與我的導師王家耀院士相比,我做的遠遠不夠,我的科研生涯永遠以他為榜樣。”

為數據注入溫情

奉獻社會,用數據溫暖人心。“地理信息發展已經進入黃金時代。”30年來,秦奮與這門學科一同成長,他認為,地理信息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存在,其價值和意義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未來,地理信息可能要做更多的跨界,服務于社會的各行各業,為人們帶來更大的價值。

而這也是秦奮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時代浪潮中,我能做些什么?”

2021年7月,河南發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搶險救援任務迫切。第一時間,秦奮組織創建了河南暴雨洪澇救災專題數據直通車,快速生成河南省重點受災區域的基礎地理、人口社會數據以及黃河中下游洪澇災害預測預報專題數據,包括山洪風險、基礎地理、地形地貌等200多個數據資源,及時發布科學數據,對外開展共享服務。

這一刻,數據也有了溫情。而這些數據和專題圖被不少相關部門下載使用,為應急救災和災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李軍濤 孟昊鵬)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秦奮 數據 地理 ,秦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无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体验区 | 欧美一级a毛无片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