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馬嘉悅)高質量發展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這對科研管理的提質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以科研項目為載體的經費管理改革,成為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能的重要突破口?!澳壳罢萍贾鞴懿块T在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與科研本身脫節的問題?!苯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委員敖虎山十分關注科研管理的情況。
敖虎山觀察到,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在科研經費使用管理與科研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對政策的解讀較為簡單,缺乏細化指南。二是只注重財務評審結果,較少聽取專業人員的意見。三是項目放出去就不再過問,未能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更多服務。四是臨床醫務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不高。
由此導致科研經費使用難、項目驗收難、科技創新緩慢,不利于高效使用科研經費和改善科技創新環境。
“比如某地科技主管部門在疫情期間委托某科技公司研發國產ECMO設備,實施過程中,項目承擔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技術路線進行調整,并給出了專業的情況說明。但科技主管部門驗收時只聽取財務專家關于經費使用的意見,不聽取項目承擔單位的專業說明,給出驗收不合格。而當地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規定中的‘項目負責人有自主選擇和變更技術路線的權利’‘項目承擔單位對科研經費享有自主權,不受預算比例限制’‘要注重評價科技成果的多元價值’等政策規定未很好落實。”敖虎山說。
為在科技主管部門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敖虎山提出5項建議:
一是用好國家政策??萍贾鞴懿块T要提高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用工匠精神研讀并推動科技政策扎實落地。
二是要提高科技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加強對分管領域專業的學習與掌握。
三是要增強服務意識。主動了解項目實施進度和存在的困難,將僅看資金約束,轉變為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更多的服務。
四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鼓勵科技創新。摒棄單純以經費使用進度來衡量項目成敗的做法,建立科學的成果認定考核方法,包括投入的技術、人員等、實際需求的變化、對標準規范的重新詮釋與研究、國際比較等。
五是要鼓勵臨床醫務人員從事科技創新。建立激勵機制,讓大量經驗豐富臨床醫務人員愿意并有條件從事科技創新,研發更多有利于群眾健康的藥品、設備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