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高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然而,涉外法治短板比較明顯。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鄧健建議,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堅持立足國情、服務大局,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涉外卓越法治人才隊伍,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我國目前能夠處理跨國法律事務、參與解決國際法律爭端的法治人才相對緊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發揮的作用還不夠顯著。”鄧健認為,結合當前面臨的挑戰和形勢,應進一步創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逐步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擇優遴選一批特色鮮明、教學科研水平高、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成效突出的法學院校,建設國家級示范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同時,研究制訂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指導標準。
“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對培養環境有著較高要求。在現有階段,比較現實的選擇是依托‘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建立平臺,擴大人才培養范圍和交換項目語種類別,滿足‘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鄧健說,建議對部分中外聯合培養項目可以適當放寬培養方案的靈活性,使得項目推進更加順暢,提升項目質量。建議有關部門建立國際組織人才儲備庫,切實解決涉外法治人才赴國際組織工作結束后的落戶與檔案留存等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