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國政協委員,這是我第10年參加全國兩會。于我而言,春天是從“兩會時間”開始的。
經過實地調研和深入思考,我在此次會議上提交了包括推進半導體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強化數字安全、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改革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等10件建議提案,產生了較好的反響。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汪洋主席所作的常委會工作報告,簡約、豐富、厚重。精練中有精華,重點中有亮點,高度中有溫度,實現了十三屆政協以來常委會報告的新飛躍。從人民大會堂各參會委員的眼神中,我讀出了自信、鼓舞、振奮的光彩。會場內外處處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春天氣息。
3月5日,聽取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果用一句話點評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那就是:“穩”字當頭,“進”為關鍵。
過去一年在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產業發展韌性彰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增勢良好,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完成較好,“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主要是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要把這個指標與疫情發生前的年平均經濟增速相銜接,并在實際工作中力求更好結果。
積極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今年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繼2020年3.6%、2021年3.2%之后進一步降低,有利于增強財政可持續性?;蛴腥藛枺航衲赀€要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的組合型減稅降費,收支矛盾能解決嗎?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財政收入繼續增長,收入總盤子持續擴大;另一方面,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可用財力明顯增加。
微觀政策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市場主體是政策效果的“受益者”“閱卷人”。從此前的“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到“青山常在,生機盎然”,再到2022年的“雪中送炭,煥發生機”,一脈相承。2022年,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支持政策,該延期的延期,該擴圍的擴圍,力度不減,指向更明。比如,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支持科技創新和工業提質升級;加強產權保護,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快政策落地,弘揚企業家精神,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創造“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好環境。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保障改善民生。今年預算報告的收支安排,具有清晰的民生導向。財政部門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比如,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安排230億元、增加30億元;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動基本醫保實現省級統籌;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1546.83億元、增加70.62億元,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等等。
感悟較深的還有,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決反對敷衍應付、推諉扯皮,糾治任性用權、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防止政策“一刀切”、層層加碼,持續為基層減負。
精準、可持續,在春光中細讀“國家賬本”。財政工作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預期目標任務提供堅實財力支撐。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