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聲>資訊
“僑”“海”情深深幾許
——《關于鼓勵僑商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雙循環”構建的提案》背后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3月10日電 (通訊員 蔣敏婷 記者 劉彤)
2016年春節,一位常年旅居海外的僑領回到祖籍汕頭探親。沒想到,由于語言溝通不便以及對日新月異的家鄉環境不熟悉,竟讓年長的母親在街頭走失,尋找起來很困難。
彼時,致公黨黨員胡穎華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協同其他僑領僑商聯系僑務部門,當地公安部門迅速采取行動開展找尋,最終順利找回老人,一家人得以團聚。
這只是胡穎華幫助華僑華人解決諸多日常問題中的一件小事。
1998年,胡穎華先后赴美國、新西蘭、英國等國留學和生活,并承擔聯系華僑華人的義務工作。她在當地老僑領帶領下,與僑團組織接觸,聽到了很多華僑華人在海外的歷史及故事。回國后,胡穎華憑自身經驗和熱情,開始從事僑務工作,并結識了越來越多的僑領。
2013年11月加入中國致公黨后,胡穎華第一次對“參政議政”這個詞的含義有了認識。作為曾經的留學生、作為民主黨派成員,她感覺到,除了本職工作上成為僑的“橋梁”,在參政議政上也應該為僑發聲。
胡穎華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海外華僑華人對國家政策的不熟悉,將成為華商回國投資的一大阻礙。從那時開始,在多個場合上,胡穎華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僑領們多方了解、充分溝通,以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以及海外僑胞的正當權益為準則,致力于為海內外華僑華人發聲,做好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人才交流和引進工作,聽取他們關于僑商如何團結一致、為祖國發展建言獻策的想法和期望。
這些經歷,都為她日后寫出的一件全國政協年度好提案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胡穎華敏銳地意識到,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僑商提供了難得的平臺。而身為僑務第一大省的廣東,毗鄰港澳,華僑眾多,海外粵籍僑胞有3000多萬人,必定大有作為。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胡穎華和她的同事們有了方向和動力。
胡穎華陸續參加了與粵港澳大灣區有關的主題研習班、僑領僑商大會、座談會,利用這些平臺與更多的僑領廣泛交流,深化自己的思考。緊靠國家政策方向,聚焦華僑華人的所思所慮,成為她對課題的定位。圍繞課題的主題思想,胡穎華積極在全國各地參與各類僑商研習班、座談會,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以及廣東省內各地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自己熟悉的領域作為切入,“發揮僑商力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她提案的立足點。她還積極參加致公黨廣東省委會組織的課題調研活動,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引導海外高層次人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問題,為多個相關提案的形成提出了意見、建議。
2020年11月,致公黨中央面向各省級組織、多個參政議政合作平臺以及致公黨員征集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黨派提案素材。經過梳理,胡穎華結合調研實情和多年經驗感受,提交了《關于鼓勵僑商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雙循環”構建的建議》。結合過去多年的經驗以及開展的扎實調研,她在建議中提出,要創新優化僑智僑資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環境,搭建暢通僑商參與大灣區建設平臺,采取有效措施為僑商解決融資難等。
經過層層篩選、論證、修改,該建議被確定為2021年致公黨中央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提案之一。2021年4月5日,全國政協辦公廳印發《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重點提案題目和督辦方法》的通知中,該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并進行督辦。
2022年初,胡穎華獲悉,提案獲評“全國政協2021年度好提案”。
胡穎華表示,這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很榮幸成為一名致公黨員,讓我有了提升鍛煉的機會和‘僑’‘海’報國的平臺。我會繼續堅守合作初心,繼續努力寫出更多高質量提案,促進海外華僑華人與祖國密切聯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致公黨員的力量。”
編輯:李京
關鍵詞:胡穎 穎華 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