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聚焦

林淀環繞 水城交融

——雄安新區的五年水利巨變

2022年04月14日 14:47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444(1)(1009060)-20220414144501

又是一年春來到,雄安新區也到了“林淀環繞,水城交融”的最美時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雄安新區的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要在高質量發展上成為全國的一個樣板,還特別強調一定要保護好、修復好白洋淀。

這也意味著建設好雄安新區,保障水安全至關重要。

五年來,在水利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國政協的助推下,從水安全的頂層設計開始,保障新區防洪安全,持續為白洋淀生態補水,“未來之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水,是頭等大事

雄安新區建設初期,一組被多次提及的數據是,“雄安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7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僅有144立方米,還存在地下水超采、白洋淀生態用水不足等問題需要解決。”

“從長時間尺度看,持續的、長久的水資源安全保障是新區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也提出,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強化用水總量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節約用水制度化管理,對城市生活、農業等各類用水強度指標嚴格管控,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因此,支撐區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將是新區水資源安全保障的兩大核心任務,必須統籌謀劃。”王浩說。

水安全保障從頂層設計開始。

“黨中央謀劃設立雄安新區伊始,水利部聞令而動,強化擔當,第一時間啟動雄安新區水安全保障方案編制工作,為黨中央決策和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出臺提供了堅實基礎支撐。”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批復大清河流域綜合規劃,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為主線,從全流域角度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明確了流域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目標指標和主要任務,為今后一個時期大清河流域保護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保障防洪安全也是雄安新區的重中之重。

為此,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實施河北雄安新區防洪專項規劃,確定了雄安新區防洪標準、防洪體系布局和防洪骨干工程建設任務。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雄安新區骨干防洪工程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防洪工程建設,雄安新區環起步區南拒馬河右堤、白溝引河右堤、萍河左堤、新安北堤等4項工程基本完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解渴”白洋淀

“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內,143個淀泊星羅棋布,3700條溝壕縱橫交錯,39個漁村點綴其中;是華北地區的‘空調器’‘晴雨表’,被喻為‘華北之腎’……”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洋淀。

然而,上世紀60年代后,白洋淀的“干淀”現象頻發,成為很多人的“痛”。

隨著河北雄安新區建設規劃的出臺,這里又被賦予更重要的意義——白洋淀將成為河北雄安新區的“大后方”,將成為雄安新區的核心水系。

如何讓白洋淀重換生機?2018年,十三屆全國政協人資環委開展的第一項專題調研正是“加大白洋淀生態保護和修復,有力支撐雄安新區發展”。

當年4月,河北雄安新區建設規劃出臺前夕,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率隊,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李偉任調研組組長的專題調研組一行在河北雄安新區、保定市開展了實地調研,為雄安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起點、高質量發展建言謀策。

李斌副主席當時強調,加大白洋淀生態保護和修復,要著力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做好“豐水”文章;下力氣治理污染,做好“凈水”文章;疏通水系、改善水環境,做好“活水”文章。

為干渴的白洋淀進行生態補水,水利部門一直在行動。

記者了解到,自1996年以來,國家、河北省、保定市曾先后實施過幾十次應急調水“濟淀”。外來補水對維護白洋淀生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也正在發揮為白洋淀生態補水的“主力軍”作用。

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干渠向雄安新區供水,保障了建設期間的用水需求。為更好服務雄安新區建設,水利部在下達2021—2022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時,單獨分配雄安新區供水指標4300萬立方米,并納入河北省供水計劃統一下達。

截至2022年3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雄安新區供水5647萬立方米,其中2020—2021年度供水226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雄安新區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安全。

數據顯示,2018—2021年向白洋淀及白溝引河、瀑河、孝義河、潴龍河、唐河等入淀河流年均實施生態補水近12億立方米,其中引江水年均達5.2億立方米,白洋淀年均入淀水量7.7億立方米。

水來了,白洋淀也重新煥發了生機。

目前,白洋淀水位持續保持在生態水位保障目標6.5米以上,水質由2017年的Ⅴ類好轉為2021年的Ⅳ類,部分月份達到Ⅲ類,水質明顯好轉,淀區生態功能逐步恢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雄安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9年底平均上升3.36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3.97米。

節水必不可少

“調水來之不易,一定要把節水擺在突出位置。”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早在當年調研時就表示。

“白洋淀農業是第一大用水行業,占到75%。周邊是傳統灌溉為主的農業主產區,必須立足節水優先,發展大規模節水農業,調整種植模式,目前來看還有較大潛力,要堅決杜絕大水漫灌,積極推廣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同時要增強居民節水意識,建立用水市場機制,逐步壓減地下水超采。”谷樹忠當時建議。

“發展節水型農業是第一步,而調整種植結構,才能徹底解決水資源匱乏的根本之策。”全國政協委員余德輝建議要大力開展新型節水型農業研究。

無疑,雄安新區首先應該是一座節水型城市。

委員們的意見也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報道,近年來,河北省以建設節水型農業為目標,河北省山前平原將實施大規模節水灌溉,調整種植模式,適當退減灌溉面積,實施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堅決杜絕大水漫灌,積極推廣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使新區成為全國高標準節水農業、生態農業發展的示范區。

2021年12月,水利部印發《關于高起點推進雄安新區節約用水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動把雄安新區打造成全國節水樣板,保障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雄安新區要有效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發展要求,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和強度,全面實行節水管理制度,創新節水激勵約束機制,同步建設各項節水設施,形成節約用水整體布局。

到2035年,各項節水指標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控制在4.5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8以上,年用水總量控制在4.5億立方米(不含白洋淀生態用水),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建成全國節水樣板。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指導有關方面加快推進雄安新區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提供有力水安全支撐。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4月14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雄安新區 白洋淀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字幕一级二级 | 亚洲欧美清纯另类日韩中文字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