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對楊振寧若干史實的辯證
2001年,本文作者(前右)在三河鎮(zhèn)楊振寧舊居和楊振寧(前左)對話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第一個介紹的就是楊振寧。我們得以再睹這位20世紀乃至21世紀屈指可數(shù)的物理學大師的風采。
作為40多年致力于研究楊振寧的地方史學工作者,本文作者發(fā)現(xiàn)這次頒獎晚會中楊振寧部分史實上有幾處硬傷,以及社會上的一些舛錯,在此列出并加以辯證。
楊振寧父親楊武之題詞
父親題詞于何年?
“感動中國”的解說詞中有“早在1945年出國前,父親楊武之就曾叮囑他:‘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p>
按楊振寧西南聯(lián)大研究生畢業(yè)1944年考取清華留美生(原清華、北大、南開各自考選),1945年8月28日出國時單身,父親何來題詞每飯“親愛永”?戰(zhàn)亂頻仍中何談“國恩宏”?
在等待出國之空暇,楊振寧于1944至1945學年在西南聯(lián)大附中兼點課貼補家用,聊盡長子之責,時他教的高二(五)班上有一個女學生叫杜致禮,當時并不熟識。戲劇性的是,楊振寧和杜致禮1950年初在紐約附近普林斯頓唯一的中餐館里偶遇,8月26日結(jié)婚。胡適引荀子《天論》為他們夫婦題詞:“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p>
1951年7月上旬,時在復旦大學任教的楊武之收到楊振寧拍來的兒子已在美國平安出世、請求父親命名的電報,楊武之復電給長孫取名“光諾”。1956年夏,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論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恒問題》,并為吳健雄于1957年1月實驗證明,轟動世界,輿論盛傳將有可能獲得當年度的諾貝爾獎。楊振寧聯(lián)系父親,希望能在歐洲相見。
楊武之遂向有關(guān)方面申請,甚至直接致函周總理,終于獲批出國。在日內(nèi)瓦,祖孫三代其樂融融。楊武之哪里想到,他寄希望于將來能光耀于諾貝爾獎的遺孫之愿,僅過6年便可能由兒子“提前”實現(xiàn)了呢?這位經(jīng)歷新舊社會飽經(jīng)憂患的著名數(shù)學家于是從“國恩家慶”角度,給兒子兒媳題詞:“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上款:“致禮振寧留念”,下款:“1957八月九日父字”。
生日到底哪一天?
“感動中國”的解說詞中有“2021年9月,楊振寧先生百歲華誕”語。其實,楊振寧生于1922年10月1日。
這個問題先錯在媒體的報道上。2021年9月23日,包括《人民日報》在內(nèi)的眾多報紙都刊發(fā)了此前一天有關(guān)方面在清華大學聯(lián)合主辦《楊振寧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的消息,新華社電訊稿中也說:“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
楊振寧在會上致辭含糊地謂“非常感謝……慶祝我農(nóng)歷100歲的生日”。那么,公歷和農(nóng)歷有什么不同呢?
合肥是楊振寧的故鄉(xiāng)。他最早記得的是生于1922年“農(nóng)歷八月十一”,屬犬。那個時代只知道農(nóng)歷生日也正常,但1944年在美國駐昆明領(lǐng)事館申領(lǐng)留學護照時,楊振寧被要求填公歷生日,不清楚的他已來不及回學校圖書館翻查換算,于是急中生智毛估帶猜加了一個月又十一天,填成9月22日,這個“將錯就錯”錯了幾十年,直到后來查了萬年歷才知道是10月1日,和共和國成立同日。這個問題他和我交談時曾提到。
換句話說,9月22日這個“護照生日”是“老黃歷”啦,楊振寧自己早已做了澄清,見諸其新版本諸文集中。
緣何加入美國籍?
30年前,我應邀為《世界華人精英傳略》美國卷撰寫《楊振寧傳》,于是不揣淺陋,努力筆耕。拿到樣書后發(fā)現(xiàn)另一人物傳記提到1957年獲諾貝爾獎時“楊振寧已入美國籍”,顯然有錯。1957年12月10日,楊振寧是持中國護照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席頒獎儀式的,應予糾正。于是我補寫了《楊振寧緣何入美籍》,謂其入美籍是1964年的事,因為他所鐘愛的科研事業(yè),每每因他不是美籍而多受掣肘(例如不能進國家實驗室),不得已作出了入美籍的決定。文章首發(fā)于《澳門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轉(zhuǎn)載,其他報刊多次轉(zhuǎn)載。
楊振寧身居海外,心戀中華,胸腔中跳動著“中國心”(張勁夫語)。2002年楊振寧八十壽辰之際,我在《學術(shù)界》發(fā)表萬字論文《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增加了自信心——楊振寧的學問人生》。后又以《在母親身邊的日子》為題,于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演播室和主持人對談楊振寧。我曾做過統(tǒng)計,深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楊振寧脫口而出的中華詩文典故竟有200條之多,恰到好處,語義精深,相關(guān)文章發(fā)在《中國政協(xié)》雜志上。
楊振寧2003年回國定居并在清華大學任教,在培養(yǎng)和延攬人才、促進中外學術(shù)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2017年8月26日,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
出生處究竟在哪?
楊振寧在合肥的舊居有三處。
第一處是四古巷宅。這是楊振寧祖父輩邦盛、邦瑞公20世紀初購置的舊房。楊家譜系“家邦克振、存厚公忠、篤學勤業(yè)、奉世榮同”,春節(jié)大門聯(lián)例用“詩書繼世,忠厚傳家”。巷東的這棟宅子坐南朝北,面對后大街(1950年代后門牌安慶路315號),共七進,每進三間。前三進出租,后四進自住。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于第五進的東正屋。
第二處是北油坊巷宅。盧溝橋事變后,楊振寧一家從北平卷入“跑反”的隊伍中。他們一次次倒車,日夜兼程,返回合肥,住北油坊巷私宅(四古巷宅已變賣,此宅系楊武之做了幾年教授后攢錢委托其弟楊克歧代為購買的,位于今淮河路李鴻章故居“李府”東北角約50米處)。9月初,楊武之把楊振寧安排在廬州中學高二班借讀,自己則匆匆趕往長沙,清華擬在那里籌備開學,后再遷昆明。
第三處是三河鎮(zhèn)宅。隨著淞滬陷落、南京吃緊,敵機頻繁空襲合肥。到11月上旬,位于縣城鬧市區(qū)的廬州中學已不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于是遷往45千米外的合肥南郊三河鎮(zhèn)張家祠堂暫時上課,楊振寧在那里又讀了七八個星期的書。三河是皖中首鎮(zhèn),距巢湖不遠。楊振寧母親的娘家和諸多表親都在這里,但楊振寧一家是臨時租的房子,臨街是“孫大生”商號。
20多年前,有安徽媒體在頭版頭條報道我找到三河楊振寧舊居的消息,位于“南街417號”。2001年金秋楊振寧重回合肥前夕,我指導肥西縣三河鎮(zhèn)將其舊居緊急修繕布置,他到訪后我又在現(xiàn)場接待,并解答他當年為何未走“一人巷”之因,幫他找到深夜失火的斑痕。第二天《人民日報》報道了這一消息。隨后《人物》雜志刊發(fā)拙稿《楊振寧回故鄉(xiāng)》,《作家文摘》等轉(zhuǎn)載。
上述三宅,楊振寧從美國回合肥探親時都先后見過。但由于前兩處后來都被拆于“舊城改造”,而AAAAA景區(qū)的三河鎮(zhèn)其舊居已被辟為展館對外開放,游客眾多。久而久之,“楊振寧生于肥西縣三河鎮(zhèn)”竟以訛傳訛蔓延開來,從網(wǎng)上到書中。還有的書把楊振寧寫成“出生于安慶”,就更離譜了。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xié)原副秘書長)
編輯:王慧文
關(guān)鍵詞:楊振寧 合肥 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