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打造科學的標準體系為全國統一大市場保駕護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在大市場基礎上建立強市場;暢通雙循環的關系,全面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促進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聯通;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偉大創造使中國成為建設國際政治經濟新體系的參與者和引領者,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國內市場商品與服務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其中標準存在短板、缺失與監管漏洞嚴重制約了市場由大向強的轉型。
市場就是商品流通或實現服務的載體,追逐利潤是它的本質。健康的市場可以有效促進商品與服務貿易并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如果商品與服務缺少科學的標準約束和監督管控,市場中就可能有投機客,就可能出現違規甚至違法行為,給社會及市場經濟秩序帶來極大的傷害。
比如,今年“3·15”晚會曝光的“土坑酸菜”事件按下了華容縣酸菜產業的暫停鍵。據了解,華容縣以種植大葉芥菜為主,全國約85%的酸菜原料來自華容縣的芥菜。2019年芥菜產量已突破120萬噸。作為當地支柱之一,酸菜產業凝結了政府、企業、農戶30多年的心血與努力。但生產標準混亂、穿拖鞋、扔煙頭等行為和添加劑超標等問題卻瞬間破壞了13萬人的生計。
2005年10月1日國家強制標準《腌臘肉制品衛生標準》正式實施。規定腌臘肉制品外包裝上必須加印(貼)QS標志,但目前大部分農貿市場香腸臘肉仍“裸奔”,還有韓國進口火雞面的雙標問題等等,不勝枚舉。而同在華容縣,合計清洗12遍加工后還要通過X光機檢查,258克就賣20塊錢的出口酸菜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是標準不科學、不健全和監管缺失的短板與漏洞使然。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嚴格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意見》也強調“對食品藥品安全等直接關系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領域,落實最嚴謹標準、最嚴格監管、最嚴厲處罰、最嚴肅問責”。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目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盡快補短板、堵漏洞。生產與服務都要有規可依,要建立健全科學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標準體系。用科學的標準引領生產與服務,用優質的產品與服務促進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轉型,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高效配置,同時促進雙循環的有效聯通。
科學、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既是生產與服務的標尺,又是監管與問責的依據,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由大向強轉型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常委)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4月19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