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破除壁壘,讓各種市場要素高效運轉起來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高建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統一大市場具有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和有序性四大特征。從國內循環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可解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等突出問題。
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看,能夠推動國內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重塑大國競爭優勢,從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高建偉認為,全國統一的市場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的潛力,為以最大的確定性來抵御外部不確定性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撐。當前我國統一市場建設面臨地方保護和區域貿易壁壘、城鄉市場分割、內外貿一體化市場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基礎服務領域壟斷體系尚未完全打破、要素市場分割等問題。
《意見》一大亮點就是要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高建偉表示,目前,要素和資源的流動被阻礙,市場關聯性弱,經濟效率低。導致市場分割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前者如氣候、地理地貌特征等,后者如行政干預和市場機制等因素。前者主要構成市場運行中的物流成本,尤其是運輸成本;后者則構成市場運行的交易成本。前者可以通過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等措施來緩和或解決,后者則需要進行制度性改革。如,針對物流成本,可通過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提升災害高風險區域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等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
那么,如何破除建立全國統一市場所面臨的阻力?為此高建偉建議:一是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采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指導各地區綜合比較優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基礎、防災避險能力等因素,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力戒低層次重復建設性和過度同質競爭,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的地方主導型產業政策。二是打破要素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資源暢通流動,其中就包括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和數據市場、能源市場和生態環境市場,將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資源匯聚。三是破除產權交易的市場壁壘,打破商品市場分割。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4月19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