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政協新聞 政協新聞
展示“政”能量 “協”力抗疫情
江蘇張家港市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在“疫”線紀實
有一種力量叫全力以赴;有一種使命叫奮勇向前。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江蘇省張家港市政協機關工作人員眾志成城,齊心抗疫。他們中,有奔赴一線督查疫情防控的,有分秒必爭在卡執勤的,有默默在社區做志愿服務的……一個個奮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堅守在“疫”線,為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健康安全注入了政協力量。
卡口的“防控者”
S19錦豐卡口是張家港市境內高速公路的重要卡口,貨運多、物流量大,日均通行車輛1000余次以上。為守牢這一“關口”,根據工作安排,從4月6日起,張家港市政協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周小軍立即來到這里,同卡口的同志一起擔負起“外防輸入”的防控任務。
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無論風雨,雷打不動。4月13日下午5點左右,卡口接到指令,有位居民手術后從南京返回,堵在匝道,病人狀態不佳,請求援助。當時,天色已暗,接到中心指令后,他就同一起參加志愿的孫棟梁迎著風雨,蹣跚向前。風大雨大,視線十分模糊,他就不停打著電話,和對方保持聯系,手上記錄求助人信息的紙張,此時已成一團紙糊。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找到了求助人季阿姨的黑色小車。小車前后、旁邊,全是大貨車。
季阿姨顯得十分無助。“別急,我們幫你疏通”。他邊安慰季阿姨邊行動,指揮車輛左挪右移,一點點疏通,季阿姨終于將車開到卡口。按照流程能通過查驗,她的車駛出了收費站,而他的褲子、鞋子早已濕透。即便如此,他也從不叫苦、不叫累,力保經過這里的車,一輛不漏、一人不缺,規范查驗。
路口的“逆行者”
隨著周邊防控形勢的復雜嚴峻,“外防輸入”的壓力日漸較大。張家港城區小區及骨干道主要路口成了社會面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和主陣地。根據張家港市委組織部要求,從4月13日起,所有志愿者就地參加所居小區志愿服務。
張家港市政協辦公室委員聯絡服務中心副主任肖麗娜接到前溪社區電話后,就來到沙洲路和新市河路路口崗亭,與值班人員一起核查來往居民和行人的通行證件。這個路口雖小,卻聯通東西南北,是前溪社區內通勤量比較大的一個路口。路口的往來車輛較多、人員復雜,每接觸一位過往人員,就意味著有份風險。
轄區附近內,有不少開放式小區,還有許多民生類的店鋪,也是市民采購生活物品最近之地。其中,永聯天天鮮為最大的一家。南來北往的市民,讓這個路口的疫情防控擔子更加繁重。
“你好,請出示你的健康碼、行程卡、核酸證明和通行證!”兩天來,她和同行的志愿者一起,一直在這個“路口”當好一名“逆行者”,對經過的每位市民進行認真核查,耐心解釋、勸說,真誠、耐心的服務,換來許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與大家一起共護這個路口。
門口的“守護者”
就地轉化,讓許多志愿者就近開啟了志愿服務新模式。該政協文化文史委的副主任陳麗在所居的小區錦繡江南參與現場引導,城鄉委的副主任張曲在百橋花園參與了兩碼查驗,政協辦副科長郭海爾在前溪社區當起了“守門員”,政協辦的陳東在錦繡江南與社區的同志一起參與了上門發放通行證……連日來,張家港市政協機關的許多同志主動在“家門口”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疫戰線,用責任和擔當守護著一方安寧,用奉獻和付出在這個春天驅趕著 “倒春寒”。
同他們一樣,家住中聯皇冠的政協辦副主任焦頻頻也是其中一位。就地轉化為志愿者后,她在家門口參加了核酸采樣輔助服務。歷經前幾輪的操作,如今對流程十分熟悉,早已輕車熟路。穿上“大白”后,從開箱碼、試管碼到身份信息一項項有條不紊錄入,小區居民素質也很高,自覺地亮出蘇康碼和行程碼,排隊保持在二米線的距離,流暢的隊伍像春天叮咚的溪水。4月15日上午,她所在小區累計完成采樣2500余份。
4月14日凌晨5點,政協辦公室行政科副科長錢玨來自己所居的小區湖濱國際檢測點報到。根據工作安排,她在檢測點上查驗兩碼,兼帶維護現場秩序。9點左右,她愛人帶著兒子來檢測。當孩子看到媽媽穿著防護服在現場,感到十分好奇,也很羨慕,覺得媽媽很偉大。同爸爸嚷著,長大了也要去做個志愿者。
早晨的風很大,戴在她頭上的防護罩被吹翻了兩次。出示身份證、查兩碼,排隊間隔兩米,戴好口罩,她總是不停地對前來檢測的鄰里至親提醒。風越大,天就越冷,幾個小時下來,她有些吃不消,但一直在堅持,靠踱步取暖,堅守家門防控的“最后一米”,直到檢測工作結束后才返回。
因為有守,才會有安;因為有安,才會溫暖。政協人的并肩作戰,在體現信心的同時,也展現了擔當。(蔡克榮)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