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口述歷史

張文創辦香港“達德學院”

2022年05月05日 16:54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WX20220505-164701@2x

1947年除夕,達德學院的董事、教師、學生代表與來賓300多人的大合照(局部),第二排右七起為沈鈞儒、郭沫若、張文、李相符、柳亞子、侯外廬、陳汝棠、陳其瑗、章伯鈞,以及中共香港分局統戰部長連貫和狄超白教授等。

張鳳珠 口述 謝洪 整理

抗日戰爭結束后,民盟粵東干部會議機關為了適應新形勢的工作需要,根據民盟中央的指示,于1946年元旦在香港召開成立“民盟南方總支部”大會,會議選舉李章達為主委,丘哲、張文、陳汝棠等為副主委,李伯球為秘書長等,隨即迅速開展一系列對海外大力發展傳播中華文化和組織,對內地大力發展民盟組織等工作。

1946年4月,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在廣州成立,公推李濟深擔任中央理事會主席、蔡廷鍇為代主席,何香凝和民盟南總主委李章達等為中理會理事,民盟南總副主任張文被推舉為中理會理事兼組織部長。

從此,民盟南方總支部和民促兩大組織的成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為反內戰、反獨裁、反迫害和促進中國民主運動的發展而努力,更為后來的香港達德學院董事會人員構成和高層管理團隊構成,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香港籌辦一新大學”

正當南方民盟和廣東民盟積極推動以廣州為中心的民主運動蓬勃發展之時,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開始全面肅整、鎮壓反內戰、反獨裁、反迫害的言論、刊物和民主黨派人士。

隨著民盟、民促和在社會、教育和文化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成員被迫陸續從內地轉移到香港等地,仍然留在廣州堅持領導民盟南方總支部和廣東民盟工作的張文等人強烈地意識到,要安排眾多被當局迫害的民主、文化人士的工作和生活問題,以及重新建立南方民盟和廣東民盟盟務工作的根據地等任務,已經迫在眉睫。

此時,被派去馬來西亞方面當開路先鋒的民盟廣東省支部組織部部長胡一聲等盟員傳來了好消息:當地愛國華僑集資復辦了“馬來西亞加影華僑中學”,并已由胡一聲任學監、多名派出的民盟成員分任班主任、教員。此校建于1912年,曾經得到李濟深、蔡廷鍇、張文等抗日將領題詞,在東南亞享有盛譽。

這些好消息使具有豐富從教、辦學經驗的張文非常高興。這意味著:一可以解決部分遭迫害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的工作、生活問題,同時還可以在海外繼續建立發展民盟組織;二是籌辦的民辦大學的生源和學費等問題,將可以有一部分來自海外方面的、較為穩定的來源與保障等。因此,當民盟廣州分部主委丘克輝在廣東民盟會務會議上提出“在香港籌辦一新大學,既能安排許多教授的工作和生活問題,又可作為民主黨派開展民主運動的場所和據點”時,“會上張文最積極支持”。

與共產黨人再度合辦“學院”

1946年8月,蔣介石政權公開登報對時任廣東民盟主委的張文等數十名廣東籍的原抗日將領宣布“退役”。緊接著“事前已獲得地下黨的通知,知道了國民黨要對民盟機關進行搜捕,因而在反動當局行動的前兩天已經撤離了……”(陳柏麟《有關南方民盟活動的一段回憶》)接到上級指示的謝一鋒火速通知張文馬上撤離,并協助、陪護到粵港輪船碼頭,送他去香港。

張文等人到達香港后,首先成立由廣東民盟成員組成的辦學籌備小組,成員有李伯球、丘克輝和時任民盟南方總支部機關報《人民報》編輯部主任張琛等。

校址在哪?張文想起了九龍屯門郊外的一片園區,是民促代主席蔡廷鍇于20世紀30年代購入的,雖然該園區不具備籌辦學校的理想結構與布局,但仍為不失一試的方案,于是親自找“高佬蔡”商量。蔡將軍對張文這位“辛亥革命粵軍將領、陸軍學界元老”一向非常尊重信任,當即爽快地把園區房屋鎖匙交給張文。這是繼1936年,張文與共產黨人宣俠父、陳辛仁、梅龔彬等攜手合辦香港首間“中國新聞學院”之后,再度攜手在香港合辦的“學院”。隨后,張文即向香港“亞貿公司”總經理的表弟廖安祥借調其財務主管,并交鎖匙給她,請其在籌備學院前期管理該園區和房屋等相關事務。

民盟南方總支部副主委丘哲校董提議,引用《中庸》書中“知、仁、勇三者,天下達德也”一句中的“達德”為學院名稱,獲得在港校董和籌備小組成員們認可和確定。

籌備的啟動資金首先由學院董事會確定每位校董負責募捐1000港元以上,并開始為建校集資、募捐。后來,達德學院的經濟來源有依靠學生繳納學費,亦有依靠海外華僑和其他社會組織贊助和支持。

學院設法政、商經、文哲三大系和新聞專修班,由民盟成員鄧初民、沈志遠、黃藥眠、陸詒4人分別擔任系主任和班主任,并由陳此生擔任教務主任。

除此之外,其他教授或客座教授絕大多數來源于兩年前曾已緊密合作、結成文化抗戰統一戰線的成員,有郭沫若、夏衍、楊東莼、鄧初民、千家駒、陸詒、葉啟芳、謝一鋒等人。

在籌建達德學院期間,身兼民促組織部長、民盟南方總支部副主委、民盟廣東主委等數職的張文,依靠幾十年從事民主、文化運動所形成的人脈優勢,承擔教授人選的溝通和聯系等籌備工作。為了能夠更快、更好地籌辦這所民辦大學,張文直接搬到丘克輝位于屯門青山的家中寄住,兩位最熟悉情況的籌建主將不分晝夜、同心協力籌“達德”。

但是,年事已高的張文因身兼數職和操勞過度,導致哮喘病反復發作,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夫人來港后,只能寄住在朋友家中,以照顧他的生活,讓他能夠繼續堅持參與達德學院的籌建和民促、民盟的工作。

不久,經過丘克輝向香港教育司幫辦遞交申請書、校舍平面圖、主要教員名冊和招生計劃等資料的正式申請程序之后,港英教育司正式答復:同意試辦,根據現有校舍,本期批準招生名額在200人以內。于是,達德學院籌備小組即于1946年9月正式公開刊登招考新生啟事,其時香港教育司亦派督學前往考場監考。

學院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在香港和海外公開登報的招生;有一部分則在內地民盟支部、其他民主黨派和共產黨方面的介紹和推薦下前往香港報考;亦有相當一部分生源來自于民盟南方總支部在海外的支部和分部,以及所辦僑校、僑報等的推薦和宣傳。因此,達德學院中的海外僑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1949年初海外學生超半數之多,成為達德學院有別于香港其他大學的一大顯著特點。

1946年10月,“達德學院”試行開學(因多位校董均不在香港,因此開學典禮延至次年補辦)。

在港統一戰線活動中心

中共中央南方局為打破港英當局對香港共產黨活動的限制,周恩來先后直接調派龔澎、喬冠華夫婦到香港籌建“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龔澎是張文在同盟會時期親密戰友龔鎮洲的小女兒,喬冠華和張文早在抗戰時期合辦《新華南》雜志時就已相熟。張文帶著孩子去最先期到港的龔澎、喬冠華夫婦倆辦公兼居室的“新華社香港分社”探望,同時約請喬社長抽空到達德學院講課。此后,作為張文的女兒,我就多了一項任務——當張文與龔澎、喬冠華等人之間的信使,前期的信件多由我送到,后期我教書等工作比較忙時,張文則交身邊的有志青年代為送達。

“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喬冠華曾多次到達德學院作《國際、國內形勢》等內容的專題講座。他那極為生動和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每每讓課室和走廊都擠滿了聽講者,給達德學院的校董、教授、學生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直到幾十年以后,曾任學院學生生活指導委員會成員的謝一鋒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喬冠華講到蔣介石仗恃美國支持和美式裝備,在全國范圍發動全面內戰,給中國民眾帶來巨大災難時,充滿同情與傷感地形容“長江的水日夜流,人民的血流日夜”的情景。

達德學院所授的課程有:楊東莼的《中國百年史》、張鐵生的《國際形勢》、翦伯贊的《中國通史》、沈志遠的《中國經濟概論》、鄧初民的《中國政治概論》、千家駒的《財政學》和章乃器的《工商管理》等。

達德學院的專題講座還有:董事長李濟深所作的《七上廬山》、何香凝校董所作的《孫中山先生最后時刻》、郭沫若所作的《中國文化思想史》、茅盾所作的《關于文學創作》、夏衍所作的《關于中國戲劇問題》、曹禺所作的《關于話劇的創作問題》、臧克家所作的《關于詩歌創作問題》等。

民盟中央代主席沈鈞儒、農工黨主席章伯鈞、民盟中執委劉王立明、副秘書長周新民和宣傳委員陸詒,以及南方總支部、廣東支部、港九支部、新加坡支部、英國支部等民盟海內外各支部和分部的負責人,都先后前來達德學院與校董、教授、學生們或歡聚、或講學。

這些學術界、文藝界著名人士時常到達德學院或講座、或演出,使達德學院成為悉心傳授文化知識、培養中華民族未來一代建設人才的民主學府,同時是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人士和文化人士所組成反蔣、反獨裁的統一戰線活動中心。

(本文由張文之女、達德學院預備班學生張鳳珠口述,張鳳珠之子謝洪整理。)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張文 民盟 學院 香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日韩欧美另类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午夜a级日本一区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