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好好學習”題詞的故事
北京市育英學校題詞墻
進入北京市育英學校,迎面的影壁上寫著“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八個紅色大字,題詞是70年前的六一兒童節前夕,毛澤東應小女兒李訥的請求,寫下“好好學習”,送給學校,祝賀1952年的兒童節。
毛澤東書寫條幅
1952年六一兒童節前夕,育英學校的學生家長紛紛以各種方式向學校和孩子們表示節日的祝賀。毛澤東的小女兒李訥在育英學校上學,高爾恮老師擔任李訥的班主任。
高老師晚年回憶中曾說,當年六一兒童節前,學校號召各個班級和課外活動小組以集體的名義做些什么,表示對自己節日的祝賀。他們班是全校的最高班(小學五年級),當然不能甘于人后。于是,高老師在班上做動員:為了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們也要準備件禮物送給學校,請同學們動動腦筋,送點兒新鮮的、不同凡響的,但不要用錢買。
這一動員,同學們就開始紛紛想辦法,有的要刺繡,有的要畫畫。高老師示意,星期天你們回家時(當時所有學生皆寄宿在學校,只有周日回家)也可以請家長幫幫忙呀!這么一提醒,同學們思路一下子開闊了。
就在六一兒童節前夕,星期一的早晨,李訥拿來了一張宣紙,上面寫著“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八個大字。李訥說:“昨天我央求爸爸給寫幾個字,爸爸寫了‘好好學習’四個毛筆字。但不小心被水滴弄了水印。于是爸爸又在這個‘好好學習’的左側偏下寫了‘好好學習’四個小字。”
毛澤東為北京市育英學校題詞: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
同學們看到了毛澤東寫的“好好學習”條幅,激動得熱烈鼓掌。
題詞的保存
收到題詞那天,高老師捧著條幅,帶同學們到學校木工教室,請潘仲賢老師作指導,做了個木框,并安上玻璃,小心地把“好好學習”的條幅鑲嵌于內。然后,全班同學送到校長辦公室,由韓作黎校長親自妥善保存。
當時的新中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面對女兒的請求,作為家長的毛澤東是多么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節日里快樂幸福,成長進步。而另一方面,毛澤東在這個屬于孩子的節日里,更多想到的是祖國的建設、民族的未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于是,在這個美好芬芳的日子里,毛澤東為女兒、為女兒的學校、也為全國億萬的兒童們,寫下了“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這可謂意味深長而又意境高遠。
不久,韓校長把條幅掛在辦公室入口處對面的墻上。只要一進樓門,就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教導——“好好學習”,這幾個字時時刻刻鼓舞激勵著同學們、老師們不斷奮進!
北京市育英學校是一所具有紅色歷史傳統的學校。前身為中直機關育英小學,1948年建校于西柏坡,1949年跟隨中央機關遷入北京。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毛澤東為學校題詞的“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條幅,也成為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和寶貴財富。
后來,學校又把毛主席的題詞鐫刻在一進校門的影壁上,時刻提醒同學們好好學習,提醒教師也要好好學習,辦好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如今,“好好學習”已成為育英學校的校訓,內涵也更加豐富。為了祖國,好好學習,也是育英學校多年來每周升旗儀式永恒的主題。
2015年3月8日,學校新校史館啟用,毛澤東題寫的條幅存放于館內。
早期的校訓
此前,育英學校的校訓是由被稱為“人民的駱駝”的任弼時同志在西柏坡所提出。
在西柏坡,任弼時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中央秘書長等職務,在革命形勢迅速發展的時期,任弼時的工作十分繁忙,而他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在百忙之中,任弼時也沒有忘記子女的教育問題,對子女的要求特別嚴格。
1948年,任弼時同志的小兒子任遠遠才六七歲,從延安到西柏坡時,帶來一輛小自行車,雖已很舊,但孩子卻十分愛惜,每次騎后都擦一擦。
一天,遠遠要他的姐姐遠志領著他到院外的打谷場練習騎車子。天真活潑的遠遠騎上自行車繞場轉圈,一陣緊、一陣慢,騎得十分開心。兩人玩了一會兒回家后,遠遠讓姐姐幫他擦自行車上的塵土。邊擦邊說:“看,漆都掉了。好姐姐,給小車做件車衣吧!”遠志看著弟弟乞求的目光,只好答應了下來。
那時候實行的是供給制,遠志開了個領六尺白布的條子,找到行政科批了個字,然后,把批條交給了警衛員邵長和,小邵拿上批條,當即就把布領回來了。
這件事很快被任弼時知道了。他讓小邵把倆孩子叫來,問清情況后,任弼時嚴肅地說:“全國雖然快要解放了,可是我們的國家還很窮,前線更需要物資支援,建設新中國需要大量的資金。毛主席還穿著補丁衣服,你們為什么要做車衣呀?”遠遠雖小卻十分懂事,聽了爸爸的話后說:“姐姐,咱們不做車衣了,把布退回去吧。”任弼時站起身來摸著遠遠的頭說:“遠遠懂事,是個好孩子。今后要注意勤儉節約,再領什么東西要讓我知道,不然不要領。”遠志點頭答應。隨后他們回到宿舍,遠志讓小邵把布交還給了后勤處的倉庫保管員。
同年,中央機關小學成立,孩子們終于可以上學了。任弼時對兒子任遠遠提出忠告:“小孩子要用心讀書,現在不學,將來沒用。”后來,這句話成了整個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實際成為育英小學早期的校訓。
北京市育英學校校友李訥為母校題詞:奮進
校訓的傳承
2021年初春,當年育英學校的小學生,如今已是80多歲的李訥老人,為育英學校初二(1)班寫了寄語“奮進”。當時,學生王瑞雪對李奶奶說,學校今年11月7日建校73周年,老師想讓老校友在這個時候給學校寫個寄語。
嚴謹的李訥老人思考片刻,寫下了這兩個字,并讓家人用鏡框裝好,讓孩子帶到學校。
校慶那一周的升旗儀式上,王瑞雪同學為大家講述了李訥奶奶接受毛主席殷殷囑托的故事,將李訥奶奶“奮進”的叮囑告訴了全校的師生。為了祖國,不斷奮進,勇于擔當。
1980年開始并持續了20多年的“五四學制”改革試驗,曾使得育英學校領全國課程改革之先河。學校影壁上鐫刻的毛主席給育英學校的題詞“好好學習”,再次激勵育英學子發奮圖強。
2014年,作為育英學校第三次校園環境建設高潮的重要項目——校史廣場的建筑之一,鐫刻的毛主席給育英學校的題詞“好好學習”再次復建。它正見證著育英學校傳承紅色基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踏上新的征程。
歲月如歌。20世紀80年代初由老校長韓作黎作詞、老校友李吉提作曲的《育英學校校歌》,仍被今天的育英學子傳唱著:“……育英,我們心愛的校園,優良的傳統要繼承,改革創新大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迎接社會主義祖國明天。”
回望學校篳路藍縷的足跡,“好好學習”的紅色基因正在一代又一代育英學校人血脈中傳承。
(作者系北京市育英學校中學部教師)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學校 育英 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