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ESG體系
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穩步推進和金融市場改革發展,以ESG(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為體現形式的監管要求正在逐步建立并加強。近日舉行的第二屆ESG全球領導者峰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將積極營造有利于ESG發展的政策環境。”
在頂層設計上,相關布局正逐漸浮出水面。今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成立社會責任局,明確提出“抓好中央企業社會責任體系構建工作,指導推動企業積極踐行ESG理念,主動適應、引領國際規則標準制定,更好推動可持續發展”。這進一步釋放出自上而下進行全面ESG評價體系建設的信號;今年5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強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立足國有企業實際,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為中國ESG發展貢獻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ESG理念的引入,為綠色發展進一步開拓了空間,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抓手。特別是在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后,ESG投資引領撬動作用更加凸顯,要積極構建中國特色ESG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建議,發展ESG投資助力“雙碳”目標;樹立ESG理念,服務共同富裕目標;加強ESG信息披露,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培養ESG理念,防范金融風險。
“ESG體現的是兼顧經濟、環境、社會和治理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ESG概念是舶來品,興起于西方,而我國正在構建的ESG體系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建立促進企業綠色治理的中國ESG體系,可以從三方面入手:提升ESG構建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性;加快構建凸顯綠色的中國ESG制度框架;繼續完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和績效獎勵制度。
隨著“雙碳”工作的推進以及政府、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監管的加強,綠色轉型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ESG或將成為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經之路。對此,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認為,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經營中是未來發展趨勢,在國家監管和企業自身轉型壓力下,企業ESG信息披露能夠向大眾展現企業在環境保護、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現,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幫助企業抵御風險,也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
當前,中央企業正帶頭邁出“上市公司強制披露ESG報告”的步伐。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未來要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實現相關專項報告披露的“全覆蓋”。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貢獻了央企系統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戶,其中境內超過350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發揮上市平臺功能、優化股東回報、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據了解,除了央企,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基金正將ESG理念融入管理與投資決策當中。根據上市公司協會數據,主動披露ESG相關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超過1100家。在基金業協會2020年專題調查中,87%的受訪機構對ESG投資有所關注。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esg 企業 體系 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