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口述歷史
喬羽與《臺兒莊小唱》
喬羽和夫人佟琦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接受少先隊員獻花
“臺兒莊,我的家,當年一場血戰,從此名揚天下。爹說,子彈打穿了咱墻上的磚;娘說,炮彈掀開了咱房上的瓦。好一場廝殺,好一場廝殺!中國好男兒,將強敵殲滅在咱的屋檐下……”每當聽到這首蕩氣回腸、具有魯南韻味的優美旋律時,喬羽先生的音容笑貌便浮現在我的眼前。
1994年4月,喬羽與夫人佟琦在時任棗莊市政協主席王允琳的陪同下來到臺兒莊。我當時在臺兒莊區政府辦公室工作,參與了接待工作。喬羽時年67歲,身體健碩,和藹可親。他幽默地說,我們是老鄉,一條大運河把我的老家濟寧和臺兒莊連接起來,成為一體。眾人聽了,都大笑起來。
喬羽來到臺兒莊大戰遺址清真古寺參觀。清真古寺緊靠臺兒莊北大門,又是向城內縱深挺進的必經之路,因此,這里成了當年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焦點,是戰斗最激烈的地點之一。寺內的兩棵古柏因被當年日軍炮火擊中燃燒,至今干枯龜裂,主枝殘損,樹冠不整,樹干彈孔累累,體內彈頭彈片依稀可見。寺內的西小講堂墻壁上彈痕密密麻麻,后來其中彈痕特別密集的80平方米磚墻被中國革命博物館移去陳列。喬羽撫摸著古柏和彈痕墻,沉思良久,又詳細詢問了一些情況。
之后又來到剛落成不久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在紀念碑前,一位少先隊員向他獻花。在展室內隨著講解員的講解,喬羽端詳著每一張老照片和每一件實物,表情凝重,好像回憶起自己的崢嶸歲月:1946年春,喬羽經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引薦參加革命,進入晉冀魯豫邊區的北方大學就讀,并開始在報刊上發表詩歌和小說,后被調入華北大學三部創作室開始專業創作。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觀完展室后,來到休息室,喬羽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談論著觀后感想。這時館長請求喬羽為紀念館題字,喬先生來到案前,沉思一下,揮毫寫下“壯我中華”4個大字。他說,臺兒莊一戰震驚世界,馳名中外,臺兒莊是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我要寫一首歌,就叫《壯我中華》。在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
喬羽言出必行,回京后經過10個月的構思、醞釀,創作出了這首歌詞,命名為《臺兒莊小唱》。后來我調到臺兒莊區廣播電視局工作,找來這首歌的視頻,在本地新聞前播放這首歌。
2018年冬天,棗莊市新聞界前輩侯文歌先生和他的一位朋友找到我,帶來了很多介紹喬羽創作《臺兒莊小唱》的資料,有當年喬羽在棗莊市參觀的照片、視頻和《臺兒莊小唱》的手稿及多個版本的演唱視頻,侯先生希望我將這些資料推薦給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發揮一些作用。我當即請孔令新館長過來,將這些資料轉交館內收藏,以后有適當機會可以搞個專題展覽。
1995年2月22日,喬羽的《臺兒莊小唱》歌詞轉到棗莊市。喬羽捎話說,最好能請呂其明先生譜曲,因為他曾為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譜過曲,對棗莊的歷史人文熟悉。并說這首歌是民間小調,唱的是咱老百姓的心聲,如果能由咱棗莊人來演唱效果更好。
呂其明早年參加革命工作,并在1945年跟隨新四軍來到魯南,在這里戰斗生活3年。新中國成立后,他成為中國交響樂作曲家、電影音樂作曲家,曾任上海電影制片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鐵道游擊隊》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曲作者就是呂其明。2月27日,歌詞轉到呂其明先生手中。他認為,《臺兒莊小唱》歌詞的角度好,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新意。雖名為小唱,但意義非凡。呂其明為了寫好這首歌,專門看了電影《血戰臺兒莊》,又閱讀了有關臺兒莊大戰的歷史資料,增加感性認識,這些都增加了他的創作靈感。用了半個月時間,完成了譜曲。
1995年4月8日,是臺兒莊大戰勝利57周年紀念日。這一天,棗莊歌迷會的成員和棗莊電視臺的記者來到了上海。呂其明主動聯系上海樂團和上海歌舞劇院為其演奏和伴唱。次日,歌迷們走進了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的錄音棚,呂其明在現場為他們進行輔導,并擔任監制。歌迷們傾情演唱并錄制了《臺兒莊小唱》。
當遠在北京的喬羽聽了錄音后,高興地操著濃重的濟寧口音說:好著來!好著來!我很滿意。并說,《臺兒莊小唱》唱出了一個民族的精氣神,這是一首能把一個民族唱響的歌。
斯人已去,歌聲永存。6月20日,當喬羽去世的消息傳來后,臺兒莊的大街小巷再次傳來《臺兒莊小唱》的歌聲,微信群、朋友圈紛紛轉發這首歌。“臺兒莊,我的家,當年的墻磚屋瓦,至今還在說話。它說這里銘刻著咱們的民族尊嚴,它說這里激勵著子孫后代的奮發。好一個中華,好一個中華。千百萬兒女,正在營造一個嶄新的家。壯我中華,啊,壯我中華。”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喬羽 臺兒莊 臺兒莊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