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安徽長豐:“上云用數賦智”
裝配式建材“智造”美好人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實情況下,企業面臨的招工難、用工難,以及物流受阻等困難,如何才能找到“最優解”?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深耕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生產,實實在在地嘗到了轉型發展的甜頭。
長豐縣吳山鎮龍門里安置小區是裝配式農房的示范項目。一幢幢淮風楚韻、粉墻黛瓦的小洋樓矗立在公路邊,戶戶都有小庭院,十分舒適養眼。這個小區的建筑材料采用的是冷彎薄壁型鋼輕聚合物復合墻體建筑技術體系,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現場整潔清爽、無抹灰的綠色施工,使工期大為縮短,并且助力建筑業實現“雙碳”目標。
長豐縣政協委員、合肥國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佳介紹說,作為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國瑞建科通過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等科研院校(所)的深度合作,創建了冷彎薄壁型鋼輕聚合物復合墻體建筑技術體系,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并在農房建設、應急醫院、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特色小鎮建設等多個領域推廣應用。
而為這些鋼結構裝上“智慧大腦”的,還有另外一家合肥市“專精特新”企業:合肥金蘇建筑鋼品有限公司,以科技為先導,高起點、高標準開發生產各類輕鋼、重鋼結構圍護系統。
長豐縣政協委員、金蘇鋼品董事長李玉成解釋說,“鋼結構圍護系統”是指除了主鋼構、次鋼構以外的其他結構,以綠色、環保、節能著稱,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廠房、汽車機械、公共建筑、多高層建筑等多個行業和領域。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金蘇鋼品已經實現了鋼結構圍護系統的保溫、排水、降噪等多項功能,在方艙醫院、火車站、機場、影劇院等公共服務建筑領域大顯身手。
“在后疫情時代,從人力資源、要素成本、市場供給等諸多層面來看,建筑材料產品的智能化生產和智慧化應用,都是大勢所趨。”李玉成深有感觸地說,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前布局智能化,是能夠在產業鏈中進階的明智之舉。如今,金蘇鋼品也正在建設智能化工廠,既節約人力成本,又能更加專注于產品的精細化和提升高科技含量。
5G智能“上天入地”
在“上云用數賦智”行動中,“上云”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務支持政策;“用數”是在更深層次推進大數據的融合運用;“賦智”重點是加快企業智能化改造。而這一系列的“大動作”背后,都離不開5G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安徽中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重點打造的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噪聲治理聲屏障產業和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就是5G技術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6月25日,由安徽中源控股集團生產交付聲屏障的金臺鐵路正式通車,首趟D5472次“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駛出臺州西站。與傳統普速列車相比,金臺鐵路復興號“綠巨人”密封性進一步加強,車內感受到的噪音也更小。長豐縣政協委員、中源控股副總裁王翔介紹說,作為金臺鐵路噪聲治理方面的專業服務商,公司提出并貫徹“數字賦能制造、數字創造效益”的理念,積極引進世界先進生產設備和科學技術,自研數字管理系統、搭建精細化管理平臺,擁有了一整套與工業化制造裝配式生產相關的大型機械和加工設備,實現了互聯互通,為保質保量、按時高效地交付產品和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如今,安徽中源控股承建的新建鐵路北京至雄安城際鐵路全封閉式聲屏障,是高鐵噪聲治理領域的標志性工程。與此同時,中源正在安徽阜陽建設占地面積上千畝的智能智造產業園,除了綠色裝配式鋼結構部品部件產業、聲屏障產業外,還將引進智能裝備產業,依托5G的應用場景,打造互聯互通的智慧園區。
同樣落戶于長豐縣的另一家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安徽富通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將轉型發展的目標聚焦到了“地下”。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富通環保在共建美麗鄉村中推出了全新的真空(負壓)污水、固廢收集處理方案,利用真空技術解決傳統重力排水無法解決的行業痛點和難點問題,降本增效。其關鍵技術——真空界面閥解決了“卡脖子”難題,不僅實現進口替代,更為改善人居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在企業的展廳里,長豐縣政協委員、安徽富通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玉瑩,現場展示了真空技術在污水收集和循環利用中的應用過程:由于重力因素,傳統的“水往低處流”,造成了污水收集通常采用深挖管線的操作模式,對路面的反復開挖和居民生活都會造成影響。而富通的真空(負壓)污水收集系統具有顯著優勢:管道無須埋深,可以沿河道鋪設,也可以“爬坡過坎”,適應多種地形,施工成本降低;真空輸送,管徑縮小,管道材料成本降低;污水收集率100%,管道密閉無泄漏、杜絕二次污染;智能運維遠程監控系統,無人值守,維護費用低。
鄒玉瑩表示,在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當下,富通環保正在致力于成為真空應用系統解決方案首選品牌。堅持技術研發,瞄準行業國際頂尖水平和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客戶提供特色化、自動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產品和服務。
智慧“專精特新”走出國門
人們常吃的26g小包裝混合果仁,內含5-8種堅果、干果等,且要求每種含量所占重量比誤差很小,在人工技術上,要實現精準稱量,難度很大。安徽省“專精特新”企業、安徽第一家智能電腦組合秤生產企業——安徽天之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歷經大半年時間研發,成功開發出這一市場領先的堅果類智能稱重包裝系統,解放人的雙手,減少物料浪費、提高生產效率,使食品加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安徽省經信廳把這套系統列為首臺套重大裝備向全社會推廣使用,很快,更多設備訂單從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雪片似地飛來。
長豐縣政協委員、安徽天之業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耀光介紹說,經過多年發展和技術創新,天之業智能稱重包裝系統以及核心技術包括稱重傳感器及其AD轉換技術、電腦組合秤組合技術、現代智能控制系統技術等,具備了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可以根據客戶實際需求,量身研制各類自動化智能稱重包裝系統,為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包括應用“智能蜘蛛手”技術的多種成套稱重包裝產品,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坐落在長豐縣水湖鎮新興工業園的安徽佑開科技有限公司,也把終端市場瞄準了海外。作為合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佑開在創業之初就把產品鎖定在精品磨具的細分市場,并且主攻外貿。
長豐縣政協委員、佑開科技董事長鄧家云介紹說,不同于傳統的“電光石火、火花四射”的砂輪磨具作業場景,佑開的磨具產品在安全性、智能化方面都做到了業內一流,對工人友好、使用便捷、操作簡單,很受東南亞、南美等地的客戶歡迎,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工業企業進步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磨具都是消耗了自己、成就了別人。”鄧家云比喻說,與砂輪這種“甘于奉獻”的精神相一致,智能化的應用,使得磨具產業鏈正在迎來顛覆式的改革,未來的產品既要具備優異的鋒利度,又要安全實用、節能環保,才能成為高端市場的佼佼者。而今,在產業轉型的道路上,眾多“專精特新”企業正在將“上云用數賦智”化作行動自覺。
用上裝配式建筑材料,建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快捷,節能保溫又美觀環保;智能稱量設備有好多只“蜘蛛手”,抓取上料又快又準;污水治理用上了“真空虹吸”技術,管道鋪設可以“上天入地”,還能爬坡拐彎……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后疫情時代的“專精特新”企業紛紛通過“上云用數賦智”,走上了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也走向了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29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安徽 企業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