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 論>大家談

臧繼輝:科技強軍 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

從佩洛西竄臺我方反制看科技強軍

2022年08月11日 07:3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委員 臧繼輝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在軍事發展中如此活躍、如此具有革命性的作用,深刻影響著國家安全和民族振興等軍事戰略的全局。戰爭已經由血肉互搏、兵戎相見、快槍重炮、鋼鐵洪流向如今的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發展,作戰域更是加速向網絡、電磁、深海、太空、極地等戰略新的疆域拓展。

近期,美眾議長佩洛西執意竄訪中國臺灣,我方迅速反制,在臺海周邊六個區域實施全面封控,進行環島實戰演練,能夠有如此的軍事手段、戰略定力和大國自信,軍事科技的不斷進步是其重要原因。

科技落后,難以強軍

透過人類歷史發展的長鏡頭,每一次變革,都少不了科技創新的驅動。曾經,西班牙大力研發海洋遠航技術,1571年其艦隊大敗土耳其,贏得了“無敵艦隊”稱號,確立海洋霸權,成為近現代史上第一個全球性帝國;英國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機,確立了霸主地位,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德國在二戰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開展了一系列技術變革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日本實施“明治維新”變法改革科技創新,壯大了國家實力,走上了強國之列。

從中國近代史看,鴉片戰爭后的屈辱歷史也充分表明科技不強,軍事落后,國家就要挨打。1840年鴉片戰爭,讓曾經繁榮昌盛、領先世界數千年的文明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器物上的落后、技術上的落后是難抵列強、屢遭欺辱的重要因素。革命戰爭年代,西方列強正是用鋼槍鐵炮威脅著中國政府和人民;而在和平建設年代,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即便已建立政權,仍面臨著種種威脅。此外,也是因為國家軍事科技上的滯后,在美蘇對立的國際局勢下,我國面臨著兩大軍事力量科技封鎖、武器禁運等軍事制約,不僅使我國國防軍事事業屢遭波折,更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路愈加艱難。

奏響科技興軍時代強音

習近平主席指出,“樹立科技是核心戰斗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

創新是民族振興之魂,更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重視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黨的強軍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有力帶動了我國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的飛速發展,我國國防實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有了質的躍升。

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大批國家項目、重點工程先后上馬,國家工業化信息化獲得長足進步,為我軍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打下了雄厚的技術基礎。

世紀之交,我軍確立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大力加快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步伐,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防科技設備落后、效益低下、長期徘徊不前的困難局面,研制出了一批“殺手锏”武器裝備,提高了我軍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圍繞強軍興軍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成為新時期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科技強軍戰略也在不斷地深入推進。

幾十年來,中國從“購買仿制”到“自主研制”,從“小步快跑”到“大步前進”,一項項關鍵技術突破趕超,一個個人才方陣朝氣蓬勃,一件件國之利器橫空出世,帶動的是國防科學技術的整體躍升。從引進米格15、蘇27、米8、安12、伊爾76等作戰飛機,到仿制改裝成為殲5戰斗機、殲11戰斗機、直8直升機、運8運輸機、空警2000預警機等;從兩彈爆炸成功、衛星發射入軌,再到核潛艇下水、洲際導彈發射成功;從改造瓦良格航母、現代級驅逐艦,再到三艘國產航母下水、萬噸驅逐艦服役、兩棲攻擊艦入列,99式、15式坦克馳騁沙場,第五代戰機殲-20、運20、直20家族巡飛領空,東風-17、東風-26彈道導彈戰略威懾。

我們不能忘記,1993年銀河號貨輪受到貿然查扣,被關掉GPS后在海上漂流22天,2003年中國申請加入歐洲伽利略計劃被拒,如今,中國自主研制的北斗導航系統30顆組網衛星已完成組網并正式開通全球導航定位。

在科技進步的帶動下,陸軍及通用武器裝備已基本實現制式化、系列化,火力壓制、地面沖突、戰場機動、戰場情報偵察、作戰指揮和防護能力有了較大提高,滿足了多兵種聯合作戰的要求。海軍在導彈化、立體化、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已具備了近海防御作戰能力。空軍具備了相當水平的全天候、全天時、全空域作戰能力。

也正因為這些進步,我軍對臺才從原來的隔海相望、望洋興嘆實現了如今的全面封鎖、立體封控。

制勝未來,全面開啟科技強軍之路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軍隊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浪潮洶涌,科技自主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在科技興軍的新征程中,必須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在提高新質戰斗力上求突破,發展真正頂用管用的東西,加快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任務需要的武器裝備體系。堅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發展方向,堅持以網絡信息體系為抓手,加快構建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作戰體系,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科技興軍的新征程中,必須把創新擺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為人民軍隊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努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和戰略前沿技術,加強戰略制衡力量建設。加強國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大先進成熟的自主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力度,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盡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全面走向中華民族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科技興軍的新征程中,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深入實施協同融合發展戰略,著眼謀取戰略競爭新優勢,推動融合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拓展,提高海洋、太空、網信、生物、新能源等領域核心競爭力,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布局,加快我軍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奮力開拓強軍事業發展新境界、實現民族振興的新躍升。

在科技興軍新征程中,必須堅持需求牽引發展、事業凝聚人心,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尊重創新、崇尚創新,營造勇于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要圍繞國防科技重要領域和創新方向,積極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保留、使用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培養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科技強軍、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支撐。

(作者系北部戰區某部總工程師)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科技 創新 發展 民族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最新在线网址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丰满的少妇 | 中文字幕免费乱码欧美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