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牽手續寫山海情

——民革幫扶納雍縣董地鄉鄉村振興紀實

2022年08月16日 15:50  |  作者:李筱 易洪垚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本報見習記者 李 筱 通訊員 易洪垚

編者按

為迎接即將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充分展示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及各級組織傾情傾力、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參與貴州畢節試驗區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在新時代助力畢節試驗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典型經驗和成效做法,本報記者走進畢節,圍繞統一戰線各領域工作開展的創新做法、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等進行深入采訪。本版今日推出系列報道第一篇,敬請關注。

今年77歲的楊紹權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董地鄉街上村田尾巴組的老支書。對于這片土地的歷史,楊紹權如數家珍。“這里之所以叫‘田尾巴’,是因為以前村里的農田從山腳一直通到那邊,遠看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楊紹權站在主干道旁的村民活動廣場上,指著遠方道路的盡頭說道。而他腳下這個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活動廣場,卻僅有兩年多的歷史。“這里本來什么都沒有,連路都沒有。”楊紹權回憶說。

2018年11月以來,根據民革中央統一部署,民革浙江省委會與納雍縣董地鄉開展結對幫扶工作。2019年,在民革浙江省委會的幫扶下,依托“美麗鄉村”“四化”示范村建設契機,董地鄉街上村田尾巴組被列為民革浙江省委會幫扶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浙江民革先后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幫助田尾巴組完成了示范點道路鋪油、硬化農戶門口地坪、修復破舊房屋和村莊主干道、建設排水溝渠和鄉愁館、改造村衛生室、新建村民活動廣場等一系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助推全村生態人居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楊紹權的家就是村民廣場對面半山腰上的一棟帶院子的二層小樓。在院子里,楊紹權種滿了花草,還養了十幾箱蜜蜂。“釀了蜜我就去鄉里趕場賣掉。”楊紹權說,“以前去趕場要穿雨鞋,泥巴還是會甩到小腿上,現在穿拖鞋都能去趕場。”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館外墻上的一行字道盡了種植大戶王加法的心聲。自村里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以來,王加法也將自己的苗圃從六盤水搬回到了村里。“搬回來之后,我就能一邊掙錢,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了。”而搬回家鄉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王加法看到了“美麗鄉村”的前景,“美麗鄉村建設對于綠化會有更大的需求。”

經過三年的發展,王加法的苗圃目前占地約50畝。通過流轉當地農民土地和雇村民做工,他還帶動了不少村民共同致富。“每人每天的工錢一百元,最多同時雇了四十幾名工人,每年都要支付十幾萬元的人工費用。”王加法說。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石。董地鄉不僅吸引了本地產業大戶回鄉發展,也吸引了來自納雍縣其他鄉鎮的產業大戶劉呂來到這里創辦蛋雞養殖場。據鄉長王雨波介紹,自2018年建場以來,民革浙江省委會給予了長期關注和技術支持。目前,該養殖場年產蛋量過億枚,年銷售額約6000萬元,累計向董地鄉建檔立卡戶分紅1025萬元,為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43個,人均月薪超過3000元。

董地鄉的鄉村振興之路,是民革中央助力納雍縣脫貧攻堅的縮影。

中共十九大以來,民革中央結合納雍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全黨參與,重點結對”幫扶工作機制作用,推動包括浙江在內的8個民革省級組織,結對幫扶董地鄉等8個鄉鎮,其他22個省級組織圍繞農村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補齊短板弱項、改善民生基礎等方面,充分發揮系統資源優勢。以“組團式”幫扶的形式,將定點扶貧作為抓手,民革中央在公益扶貧、智力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助推納雍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納雍鄉村全面振興。

“納雍不脫貧,民革不脫鉤;納雍脫了貧,民革不斷線。”未來,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民革將與納雍攜手寫下更加動人的美麗鄉村山海情。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鄉村 民革 扶貧 建設 楊紹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另类天天更新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日本三级a欧美三级香港三级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mⅴ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