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服務靈活就業者,社保也得更靈活!
——訪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
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讓以靈活就業者為代表的新業態從業人員在獲得更多賺錢機會的同時,也多了一重擔憂——兼職工作的靈活性是否會影響到社會保障的穩定性,最終導致眼前熱鬧、病無所依、老無所養?
“依法享受社會保障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新業態從業人員大多可依據靈活就業人員的政策參保,但要擴大這一群體的參保繳費率,則有賴于完善現行制度和政策、提高經辦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這樣表示。
非戶籍地就業,應全面實現就地參保
前幾年,各地人社部門在出臺相關政策時,都要求個體和靈活就業人員在戶籍地參保繳費。這幾年,隨著勞動力輸出地人員大量外流,勞動年齡段人口銳減,政策也在不斷作出調整。比如東三省等區域也全面放開了戶籍限制,外地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在就業地參保繳費。不過,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勞動力輸入“重鎮”,仍存在戶籍參保限制。
“對于非戶籍地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就業的社保問題,我一直認為堵不如疏,要么取消戶籍限制,要么有條件地放寬非戶籍地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條件。事實上,圍繞這件事地方上也有探索,比如廣東省規定外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實際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滿10年,且在最后參保地實際繳費累計滿5年的,可以在最后參保地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當地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孫潔看來,這種通過設置10年繳費門檻的做法,有條件地放寬了外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限制,是對勞動力輸入地區有效解決非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有益探索。
孫潔建議,應逐步放開參加各項保險的戶籍限制,探索繳費基數與地區平均工資脫鉤的辦法,待遇享受時由戶籍地領取轉為參保地或戶籍地自由選擇領取。借鑒“名義個人賬戶制”做法,讓靈活就業人員的實際繳費進入社會統籌賬戶。醫療保險方面,允許他們參加統籌賬戶的大病醫療保險。工傷保障方面,修改目前的工傷認定標準,建立職業傷害保障制度。
勞動關系“非標”,參保模式更應多元
為留住勞動力,非戶籍地在嘗試放低“身段”。那么對于答案不再唯一的用人單位和勞動關系,圍繞“非標”勞動關系,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又該如何完善?
“這不是新問題,但仍然是個問題。為了規范從業人員與平臺管理者間的關系,2016年7月,交通運輸部、工信部等7部委就聯合發布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這一《辦法》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根據工作時長、服務頻次等特點,與駕駛員簽訂多種形式的勞動合同或者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可以說,這為解決平臺管理者與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嘗試,也為解決電商、微商等新業態人員的勞動關系問題拓寬了思路。”在孫潔看來,只有明晰了勞動關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業態從業人員的社保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新業態從業人員認為賺錢不易,與其按比例繳納社保,不如有錢先花著,看病養老的事以后再說。對此,孫潔認為,這種想法很有可能會導致靈活就業者因病返貧。而在促使這部分從業者主動參保方面,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人社部門也可以大膽創新,比如與網絡平臺合作、直接在淘寶或微商等平臺主頁上鏈接各省市社保經辦機構,方便靈活就業者像網上“搶單”一樣,在網上辦理社保業務。與此同時建議完善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讓參保者自覺參保。同時,建議根據靈活就業人員實際,允許他們以月繳、季繳、年繳等多種方式繳費,建立一次性補繳和中斷后再補繳政策。
“另外,我還建議建立全國統籌的社保機制和數據庫,實現五險合一管理和社保基金‘跟人走’,解決社保關系轉接問題。實現社保卡與銀行卡對接,通過授權委托進行自動劃扣代繳,盡快實現共享網上繳費。勞動監察部門也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他們的勞動權益不受侵犯。”孫潔補充說道。
多地就業,社保可以記在區塊鏈上
上午還在大西北,下午就到了長三角。中國高鐵的速度,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人口流動的速度。那么,要為流動勞務人員記好社保繳納信息并實現不落一筆,區塊鏈技術能否幫上忙?
“政府層面上的區域行政管理和條線管理分割,會帶來技術上的無法操作,進而導致社保繳納信息無法在各行政主體之間實現有效共享。而區塊鏈的技術特征就是解決壁壘和信息不對稱。為此,我建議以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為契機,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信息平臺,社保經辦機構的轉移接續手續在該平臺上可以直接辦理,無須紙質材料傳遞。同時也可將平臺上的辦理進度實時傳輸到互聯網以供公眾查詢,通過‘互聯網+社保’形式,真正實現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全國‘一張網’。”孫潔認為,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國家要設立新的社保險種——流動勞務人員養老保險,這是類似于自由職業者的險種,僅由個人負責繳納(用人單位可以其他方式對保費進行補貼),這樣就避免了今天用工企業和勞務者在薪酬談判中博弈和事后的爭議。在整個社保繳存和管理的流程中,每個流動性就業人員將使用其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對應一個獨立的社保資金賬戶,并由國家人社部統籌制定和管理地方社保繳存管理規則。
其次,要界定區塊鏈上鏈的各方角色、定位和責任。比如:國家人社部作為“鏈主”,是社保信息分享方、各方信息存儲節點,負責制定社保繳納規則、社保繳存統籌監管;流動勞務人員作為社保繳納方和社保信息分享方;用工企業作為用工信息的發布方和社保信息分享方;地方人社部門作為社保資金存管方、社保信息發布方和分享方以及各方信息存儲節點;市場監管部門作為企業用信息的發布方、社保信息分享方和各方信息存儲節點。
第三,通過社保區塊鏈,連接流動勞務人員、用人企業、各地人社部門、國家人社部門以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在該平臺上個人繳納的社保信息將被分享給各責任主體,同時將作為用人企業是否錄用該流動就業人員的主要征信數據,而市場監管部門則監督用人企業是否按照社保繳納要求合法錄用有連續社保繳存記錄的流動就業人員。個人的社保資金可以在各地的地方社保賬戶內存管,由于平臺上信息完全共享,流動就業人員在辦理退休時可方便地靈活選擇退休地,并將個人社保資金轉入辦理退休所在地。基于區塊鏈構建的信息傳遞網絡,信息可以快速、不可隨意篡改地傳播給在鏈上的每一個主體。基于區塊鏈構建的信息傳遞網絡,可以實現對鏈上的可信媒體的轉載、修改動作的全流程追溯。
在整個社保繳存和管理的流程中,每個流動性就業人員將使用其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對應一個獨立的社保資金賬戶,并由國家人社部統籌制定和管理地方社保繳存管理規則。流動性就業人員將社保資金繳納至社保賬戶,地方人社局負責將該個體的社保繳納信息上傳至區塊鏈。流動性就業人員當前所在單位將該工作人員的就業信息上傳至社保區塊鏈,市場監管局將通過數字認證查詢就業人員的社保繳納和企業用工信息,以監管企業的合法用工情況。流動性就業人員即將跳槽去的企業可以通過數字認證,在區塊鏈上查詢該就業人員以往的就業信息和社保繳納信息,并將此作為該員工就業征信的基準信息。
編輯:秦云
關鍵詞:社保 人員 靈活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