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走進高溫天的茶園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8月19日 第 11 版)
張治毅
立秋已過,處暑將至,杭州的“三伏天”似乎還望不到頭,每天40°C上下的高溫,出門恐怕會被烤化,讓人只想躲在空調房里喝茶。
喝茶可以消暑,特別是綠茶。因為在炒制時經歷了兩三百度的高溫,火氣消磨怠凈,綠茶被看作是涼寒之物。夏天喝綠茶,能祛除人體的暑熱。
可是茶樹就沒有給自己消暑的本事了。經歷了一個多月的“蒸烤”模式,半個多月的無雨天氣,杭州茶園里的茶樹們還好嗎?
驅車去城西的龍井茶鄉,水泥道路上的反光晃眼,肉眼可見熱浪滾滾。到了茶山腳下,顧不上男子漢的形象,撐開一把傘才敢走下車,感覺瞬間進入了烤箱。路邊樹下,草帽長袖的茶農老鐘在等我。
抬頭看山坡上的茶園,茶樹們都被黑色的遮陽網覆蓋著。種了幾十年茶葉的茶農們,早就采取了抗旱措施。也有一些茶園沒有遮網,問了一下老鐘,說是有的茶農沒有料到今年的高溫天時間這么長,還沒來得及掛網。有的因為種的是老底子的群體種,根系深一些,抗旱能力也強一些。
頂著烈日,我們順著前幾年修好的石階爬上山坡,不時能看到一個個人工水池。“這些是前幾年建設的,兼有抗旱和防火的功能。2013年我們也經歷了極端高溫天氣,不能吃兩遍虧。早上太陽出來前,我已經把這片茶園都澆了一遍了。”老鐘指著腳下的一個水管開關說:“澆水要在早晚,太陽猛的時候澆水會傷苗。”看著老鐘黑瘦的臉龐、明顯的眼袋,我知道他這段時間肯定是起早摸黑,很是辛苦。
“你看這片茶樹,葉子已經有點發紅,有的已經焦邊,是龍井43,這個品種的根系淺,不經曬,跟人一樣得‘熱射病’,受了內傷了。”對已經受傷的茶樹,只能在旱情緩解后作進一步的修剪、追肥,利用秋季的生長期補回來。
四處張望,可以看出近年來的生態茶園建設還是頗有成效的。山頭樹木蔥蘢,涵養水源,使茶山的泥土基底不會太干。茶園中間植有散布的櫻花、桃花、桂花等喬木,加上原來保留下來的大樟樹,能對茶園微氣候起到調節作用。茶壟之間、梯田直壁上,都留著野草自然生長,能減少淺土層水分蒸發,避免土壤板結,改善茶園微生態。
茶樹雖然耐瘠薄,也有較強的抗旱能力,但這么長時間的高溫無雨,還是容易受影響。澆水的辦法最直接有效,可有些地方山高路遠,缺少水源,只能想其他辦法。除了遮陽網,還可以在茶壟之間鋪上秸稈,減少水分蒸發。“現在氣象局、茶葉協會每天都會給我們的手機推送天氣預報和茶園管理建議。”老鐘介紹,除了茶農們自己積累的種茶經驗,附近的茶葉科研機構也會來指導他們做好抗旱工作。
茶葉生產目前主要還是看天吃飯,解決抗旱防曬的問題,可能還是要靠茶科技。比如,選育出更抗旱的茶樹品種,將蔬菜大棚的滴灌技術復制到茶園里,發展澆水無人機等等。這些都已經有成功的經驗了,只是鋪開還需時日,也要考慮成本的問題。我想起曾在徑山的抹茶基地看到,他們對茶園的遮陽、澆水等管理,都是在手機APP上用手指一點就能完成。
人工增雨也是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只是作業條件有一定要求,沒有云彩不行。抬頭看看天空,像一塊巨幅的藍布,空氣真好。此刻,我居然有點想念起以前很不受待見的臺風來。
(作者系杭州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茶園 高溫 茶樹 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