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旱情調研:江蘇茶產業抗旱進行時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8月26日 第 11 版)
“入夏以來,江蘇已出現了三輪大范圍連續高溫天氣,對茶樹生長是一次又一次溫度大考。”江蘇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茶葉亞夫科技服務團隊首席王潤賢歷數著今年頻發的高溫動態:6月16-22日,主要在淮北及江淮之間;7月8-15日,在淮南以南地區;8月2日至今,覆蓋了全省大部分地區。
“相比前兩輪高溫,第三輪高溫強度更大、影響更廣、持續時間更長。而茶作為江蘇省特色經濟作物,必須引起重視。為此,江蘇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第一時間成立了旱情調查組,以各個示范基地為中心,輻射周邊區域展開茶園旱情調查和分析。”王潤賢說。
經過調查摸排發現,這次高溫干旱造成的茶樹旱熱害遍及江蘇主要產茶區,例如南京、鎮江、常州、蘇州、儀征等地,60%的茶園遭受不同程度的高溫干旱危害,其中30%茶園面積危害較重,表現為葉片強光灼傷、茶樹枝干枯焦、茶樹死亡等癥狀。
王潤賢介紹,截至8月22日摸排預估的數據顯示,全省受災茶園面積高達30.5萬畝,重度以及茶樹枯死面積近7萬畝,造成的災害損失初步估計超8億元。
而這場溫度大考,使得茶界對茶園管理熱議不斷,不少茶園的管理短板愈發凸顯。
“灌溉條件是影響茶園受災程度的重要因素。有噴滴灌設備的茶園,其受熱害程度相對較輕。有部分茶場雖設置了噴滴灌設備,但因常年失修無法噴水,或水源存在較大缺口,難以滿足全部茶園灌溉需求。”王潤賢說,立地條件則是第二大影響因素,受災較為嚴重的連云港茶園多為高山茶園,坡度較陡、表層土淺,且多為沙質土,保水持水能力差,因此旱情影響很是嚴峻。據摸排數據顯示,今年連云港新栽茶園死亡率高達九成,給茶農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提及這些數據,他和專家們不免心痛,并積極和當地茶農采取補救措施。
“針對旱情,江蘇現代農業(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全力指導抗旱保苗,發布預警技術指導意見,自6月底起就通過微信、農技耘、體系專家群等平臺,緊跟氣象預警信息,及時發布茶樹抗旱減災等相關指導意見和建議30多條次。我們還召開了茶葉防災減災技術培訓班,邀請氣象專家講解本次高溫形成的原因、未來趨勢、對茶葉的影響以及應急技術措施等。”王潤賢說,與此同時,高標準茶園建設一詞,也在專家會上被反復提及。
“光熱害是7月份主要的災害特征,除了品種因素,還跟茶樹樹齡、土壤條件、施肥模式、田間管理、生態環境等有關,建議加快生態茶園、高標準茶園建設及相關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王潤賢說。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茶園 江蘇 旱情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