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科技人物

香港“橋王”劉正光: 造橋人迎來最好的時代

2022年09月06日 09:22  |  作者:陸敏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采訪車穿行在山海之間,不時駛過各式各樣的橋,劉正光指點著,總能講出不同的門道。

在香港,可能沒有人比劉正光更懂橋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擔任助理工程師開始,劉正光從事橋梁建造業迄今已超過半個世紀。他擔任過特區政府土木工程署署長,是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主理過香港多個世界級橋梁,也因此獲得中國橋梁工程師最高獎項——茅以升橋梁工程特別獎,是大名鼎鼎的香港“橋王”。

劉正光先后擔任了青馬大橋和汲水門大橋的總工程師、汀九大橋總指揮、昂船洲大橋國際評審技術組組長,而這幾座世界級大橋在國內外屢獲大獎。

迎面臺風多發挑戰

觀景臺正中,一棵高山榕亭亭如蓋,這是當年劉正光和伙伴們親手種下的。“25年了!”他輕拍樹身。

回想當初建設青馬大橋的歷程,劉正光說,就一個字:難!

在香港建跨海大橋,最大的難點是如何抗風。跨度大,橋要夠長;要保證大型貨船通行,橋要夠高。而香港臺風多發,構成了建橋的巨大挑戰。

劉正光和團隊跑遍了當時世界上幾個橋梁業發達的國家。“500米以上的大橋都看了個遍。”他說。

經過多次實驗,青馬大橋創新設計了流線型閉合箱型橋身,橋中間開設出寬5米的通風孔,以增強橋身穩定性。當時歐洲橋的抗風標準為55米/秒,而建成后的青馬大橋高于這一標準。

大橋的設計壽命為120年。為保障大橋持久運行,當時一邊建橋一邊攻讀清華大學在職博士生課程的劉正光參與研發了大橋健康監測系統,博士畢業論文也以此為課題。他將復雜的橋身結構簡化成單脊魚骨模型,用電腦分析并進行模擬動力試驗,取得模型應用于該系統。

“青馬大橋的各項‘體檢指標’至今都挺健康!”眺望著波濤中屹立的大橋,劉正光很欣慰。

隨著建橋水平的提升,香港橋梁美學也在進步。昂船洲大橋地理位置顯著,外觀備受矚目。當時大橋采用國際橋梁設計大賽的方式選拔方案,要求技術先進、外觀出眾,吸引了世界100多家公司組隊參賽。

建成后的昂船洲大橋果然不負眾望,成為香港的新地標之一,其昂然雄姿吸引市民慕名而往,成為熱門“打卡”景點。

見證橋梁強國崛起

從早期到內地提供技術指導,到后來參加內地包括蘇通大橋等項目建設,直到參與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紀工程,劉正光親身感受到中國橋梁建造的“大國崛起”。

港珠澳大橋是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劉正光參與的是沉管隧道珠海段的施工咨詢工作。作為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其施工難度堪比“海底穿針”,要做到不滲漏,可謂世界級難題。

劉正光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是相識多年的老友,同為業界高手,不時切磋。沉管隧道建成后,林鳴邀請劉正光一同巡查,“看看是不是滴水不漏”。在水下50米的大洋深處,由33節巨大鋼筋混凝土管搭建的海底通道上,兩位老橋梁人并肩漫步,這可能是他們一起經歷的“最浪漫的事”了。

“了不起。”劉正光由衷地驕傲,“港珠澳大橋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雖已退休多年,劉正光從未停下腳步,目前已應邀投身于下一個橋的前期工作,“這又將是一座世界級大橋”。他相信,隨著中國由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香港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造橋人正迎來最好的時代。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大橋 正光 香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线码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 亚洲精品一本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