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專家說:“茶+”成為少兒茶藝發展新趨勢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9月09日 第 11 版)
校園和校外活動中心,是上海少兒茶藝推廣普及的重要陣地。作為深耕少兒茶藝20余年的行業專家,上海市黃浦區青少年藝術活動中心動茶藝教師、上海市校外教育茶藝項目課程指南編制組組長張吉敏對此如數家珍。
“20世紀90年代初,校外活動中心勞動課程教研員到新成立的宋園茶藝館去學習。培訓后,分管課程的領導建議,可以先在學校開展興趣課,再到校外活動中心來進一步提升。”張吉敏說,于是,上海少兒茶藝以學校為基礎,漸漸成“燎原之勢”——如今已成為上海中小學生和高中學生的探究性、研究性課程,茶藝學生已覆蓋百萬。
隨著上海市對青少年茶藝培訓重視度逐漸加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織上海市中小學茶藝教研組老師編寫了小學教材《我跟老師學茶藝》和中學教材《茶藝》,還根據茶藝教學的特點編寫了茶藝教學教參。如今,校園內不僅有專用教材,還設有專業教室,營造出沉浸式的教學環境。
“課程內容也豐富多元,既有專門的零基礎培訓,也有專題類的培訓,例如宋代點茶、二十四節氣茶文化、中國節日茶、海派僑飲茶等。”張吉敏說,上海不產茶,也沒有茶園,為了拉進茶和孩子們的距離,學校根據自身特色,從學生熟悉的課程入手,開發出了“茶+”課,如茶+詩詞、茶+音樂、茶+美術等。
“從單一的茶藝課,到‘茶+’課,這是上海少兒茶藝發展至今一個可喜的變化。孩子們在綜合性的課程中,能更好地增強文化認知、技能疊加,也可以更好地吸收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特色文化。”張吉敏說。
有一技之長“傍身”,更多的學生登上茶藝舞臺,不僅走出上海,甚至走向海外。
“我們已到訪過日本、馬來西亞、韓國等茶文化濃郁的國家。我記得當年在日本參加綠茶節時,現場嘉賓里唯一一組學生就是來自中國,孩子們迅速成為全場焦點,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文化自信,深知自己是民族文化傳承和弘揚的小小使者。”張吉敏說。在她的手機里,少兒茶藝現場照片數不勝數,很多精彩瞬間被捕捉、定格。
“如今,學茶藝的男孩子也越來越多,校外活動中心在5年前還專門成立了男子漢班。起初毛手毛腳的男孩子們都變得更為沉穩、專注,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茶葉技能,也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張吉敏說。
如今,回首這30年,上海少兒茶藝早已今非昔比,從發展之初不被家長認可,到如今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和青睞。“30年來,老一輩茶人的奉獻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師生身上得以傳承,少兒茶藝發展的前景會一片向好!”她說。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茶藝 兒茶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