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地方政協篇
非凡十年·地方政協篇|北京:京華大地譜新篇
十年奮進,共鑄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個十年,可以被稱為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10次視察北京、18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來,風雨無阻、砥礪前行。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北京市政協將政協工作自覺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謀劃和部署,始終把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力助推首都改革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中心任務,著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緊密團結和依靠各界委員廣集良策,共匯合力,堅定不移推動著北京這座偉大城市深刻轉型。
■ “兩個全覆蓋”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哪里有政協委員,哪里就有黨的工作;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的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
2018年,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市政協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黨建工作,機關黨組、各專門委員會分黨組和22個中共黨員委員履職臨時黨支部正式成立,搭建起市政協黨的工作體系的“四梁八柱”,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
在此基礎上,黨的工作與履職工作如何融合推進?各專委會在分黨組的領導下,分黨組、委員會、履職臨時黨支部工作做到了“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三位一體。同時,按委員履職方向、界別構成、委員所在專業、行業以及專委會等五個方面設立22個黨員委員履職臨時黨支部,打通了實現“兩個全覆蓋”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引領方向,方向決定道路。思想政治引領是加強黨建工作的應有之義。
2018年,一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活動在北京市各級政協展開。2019年,市政協再次吹響學習“集結號”,組織全體委員圍繞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開展集中學習研討,以學習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以學習增進共識凝聚、以學習推動履職提質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13日至9月1日,北京市政協以“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進一步形成生動實踐”為主題,參加全國政協第九期委員讀書活動。在112天的讀書活動中,市政協高度重視,各專委會精心組織,北京市政協委員全部參加交流討論,2000余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瀏覽讀書群18萬余次,總發言量23萬余次。
“委員報告廳-對話系列”“委員感悟經典”“委員讀書”等學習形式,“不忘合作初心、共擔時代使命”和“團結在光輝的旗幟下”等主題教育,成為北京市政協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思想引領、協商議政、凝聚共識和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之中的重要抓手。
在黨旗引領下,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十年來,北京市政協通過打造黨建“全鏈條”,實現兩個“全覆蓋”,牢牢鍛造了人民政協工作的“根”和“魂”,確保了政協工作始終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同心同向、同頻共振。
■ 胸懷“國之大者”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
在首都發展這樣的“歷史命題”面前,更需牢記國之大者,勇擔責之重者。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是光榮的政治任務。面對重大任務,北京市政協成立工作專班,調動一切力量做好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建黨百年慶祝活動服務保障工作。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世界看中國的一個窗口。北京市政協將“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功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作為年度重點協商議題,通過政協活動的吸引力、政協委員的影響力,不斷凝聚起各界人士支持并參與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的合力。
“把整個政協機關帶動起來了,這種方式就很好,這就是參與中心工作、重大活動,過去和現在政協都是這樣做的,體現了政協力量。”2022年2月10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市政協調研冬奧賽事保障工作,對市政協相關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國之大者,砥礪奮發。十年來,北京市政協緊扣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市的中心工作,深刻理解首都工作要在緊要處落好“五子”的重要意義,圍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高水平智慧城市、“兩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建設等,通過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議政性主席會、專題議政會、協商懇談會等平臺建言資政。
“條條好點子,滿滿回天力。”蔡奇對推進超大型居住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相關協商成果批示道。一件件協商履職成果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有的被納入相關規劃計劃、有的推動了問題的解決、有的促進了政策的出臺、有的轉化為有關部門的具體工作措施。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日本東京新宿高鐵站,下面我來介紹東京綜合城市交通樞紐開發建設的一些情況。”隨著李贊東委員出現在遠程大屏中,北京市政協依托互聯網開展的相關議題網絡議政活動拉開帷幕。
網絡議政,探索跨區域遠程協商,發揮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作用開展“微協商”,面向界別群眾征集議題建議,協商活動啟動前開展“預調研”,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和主席會召開前設置集中視察環節……各項創新讓“專”的特色更有生命力、成效更加顯著,激勵著各界委員爭做“首都工作關乎國之大者”理念的學習者、踐行者、推動者。
■ 回應群眾關切 履職為民謀福祉
你有沒有留意過北京的部分路段有這樣一種管井:井蓋位于路面,但是占用了部分便道,占用的這部分空間被挖成弧形或方形的槽,與便道存在落差,在便道上正常行走的路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跌進去崴了腳。
當收到一封反映“騎沿井”影響市民出行的群眾來信后,北京市政協委員楊朝霞立刻意識到井蓋雖小,卻體現著“大民生”。經過深入調研,她把提案帶上市政協全會,目前整治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北京,“接訴即辦”是一個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主渠道的群眾訴求快速響應機制。而由這條“滾燙”的熱線牽引出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創新,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北京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為做好《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的立法協商工作,讓這部“為民服務法”凝聚起更強大的民意共識。北京市政協首次組織16區政協共同參加,開展了180多次調研,參加委員達到3500多人次。委員們提出的1400多條建言經過歸納論證形成67條立法建議,最后條例中有18個條文的修改完善吸納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
人民政協為人民,就是要將“為民”二字貫穿在各項履職工作中,持續助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十年來,與中心工作“同頻”,與人民需求“共振”。醫藥衛生領域委員深入鄉村開展基層義診活動;“三農”領域委員把履職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在大型居住社區“回天”地區、在平均海拔1045米的門頭溝區清水鎮黃安坨村,在亦莊經濟開發區……240余個市、區兩級政協委員工作室(站)先后建立,委員們深入一線,深入基層,舉辦了900余場各具特色的活動,打通了委員聯系群眾、委員履職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貼心為民解難事,服務群眾“零距離”,委員們通過自己的履職行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委員就在身邊,政協離自己很近。
回望過去,就“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貫徹落實情況召開專題協商會;圍繞深入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物業管理條例、落實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等開展協商式監督;創辦“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融媒體直播節目,市政府相關部門“一把手”與委員圍繞豐富課后服務供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進行提案辦理協商……委員們協商于民、議政為民,言為民建、策為民謀,全力協助黨委政府破解民生難題。
■ 廣泛凝聚共識 畫出最大同心圓
人心是最大政治,共識是奮進力量。
在政協協商,最重要的是“共識”二字。多年來,北京市政協切實把握形成“共識”這一落腳點,圍繞“加強和促進凝聚共識工作、強化委員責任擔當”“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在政協工作中的作用”等出臺規章制度,切實提升了“引”的本領,豐富了“聚”的手段,做好“融”的文章。
其中,各界別委員針對界別群眾特點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比如少數民族界委員工作室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與群眾結對子、交朋友、做好事;共青團、青聯界別委員工作室連續開展走進青年活動和“政協委員與社區青年面對面”活動,助力青年人成長成才。
而成立市政協香港委員工作室、澳門委員工作室,則把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定位在港澳一線,通過持續開展“走進人民政協,認識協商民主”活動,創辦“港澳青少年國情教育空中課堂”,把北京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用港澳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送到他們身邊,增強了他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此外,北京市政協還組織委員開展了重大專項工作宣講和委員講堂活動,面向社會各界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中央大政方針和市委工作部署,廣泛傳播共識。
為講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個“當代最大的中國故事”,宣講團成員深入脫貧攻堅工作一線,用心、用腦感受,用腳、用手觸摸中國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土豆削皮進京的兩筆賬”“小笤帚做成‘大文章’”“一顆草莓讓貧困縣變身甜蜜縣”……委員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向各界群眾展現了脫貧攻堅偉大成就。
十年奮進路,首都發展留下了北京市政協及委員們的智慧與汗水。未來,還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開創新時代首都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本報記者 包松婭)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9月13日 第 01 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