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我的履職故事

在紅土地上書寫初心情懷

2022年09月20日 16:06  |  作者:李學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的履職故事”】在紅土地上書寫初心情(1357152)-20220920134325

李學林簡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云南省委會主委,云南省政協副主席,曾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作者:李學林

作為從農村出來的人,我更了解農民對過好日子的渴望,這也是我們這代人奮發的初心和強大動力。

1989年7月,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云南農科院工作的我,幾個月后被安排到麗江市寧蒗縣新營盤鄉開展為期兩年的科技扶貧工作。那里是云南較為落后的高寒山區,住的地方沒有電、沒有廁所。我們克服語言困難,手把手教會當地村民掌握高寒山區特色農業產品生產技術,成功建成了寧蒗蘋果品種園和一批示范基地,培養了一批科技骨干和種植戶,增加了村民收入。正是那次駐村經歷,讓我意識到,農業要發展,科技是關鍵,鄉村要振興,科技是動能。

2015年11月,脫貧攻堅戰在中國大地全面打響。我所在的省農科院結對幫扶普洱市景谷縣鳳山鎮順南村。初入順南村,看到的是村里的泥巴路混著豬糞牛糞,村民大多住在土木房,滿山的茶園紛紛拋荒,年輕人外出打工,是典型的“貧困村”。全村523戶2180貧困人口,無村集體經濟,產業空心化,年人均純收入僅2000多元。我帶著省農科院工作團隊入戶走訪、實地調研、分析自然條件、梳理產業,找到了當地落后的癥結在于新技術新品種普及率低、產業管理落后、缺技術缺信息……把脈問診后,我們開出發展“藥方”:以茶葉、烤煙和糧食作物提質增效,林下藥材、養蜂、種養結合等工作為重點,以發展專業合作社和技術技能培訓為抓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隨后,一系列科技扶貧項目在順南村開始實施。

我結對子幫扶的“親戚”,是順南村的胡先能一家。結親后,我與他約法三章:種好水稻玉米,保障口糧需求;管好茶園,打造家庭支柱產業;根據山場特點發展養蜂,培植新產業;房前屋后種植洋絲瓜、酸木瓜,洋絲瓜作為飼料養豬,實現每年賣幾頭豬的養殖目標。通過實施科技扶貧,胡先能20多畝茶園得到綠色認證、蜜蜂規模達到40箱規模、每年宰兩頭年豬自己吃外,還能賣兩頭商品豬,年均純收入達到10多萬元,住進了窗明幾凈的新房子。如今每臨近春節,胡先能總會邀請我去家里吃殺豬飯。

作為農科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僅2019年,我就踏遍全省16個州市,深入60多個縣調研,為推動全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高原特色農業重點產業及綠色食品打造等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由我牽頭謀劃、組織全省200多位農業專家,為11個人口較少的直過民族編制了特色產業發展科普叢書,系統指導云南省產業發展,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作為九三學社云南省委會主委和民主黨派代表人士,我參與了現代種業、現代花卉產業、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專項調研,積極提交提案,呼吁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特色化、綠色化轉型發展。2018年以來,共提交政協提案30件、研究報告26份,積極協助解決農業科技工作中的問題,先后得到省領導批示30余次。

在邊疆民族地區,農科技術服務是補齊農業短板、提升種養業水平的重要手段。在2020年云南省政協組織的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中,我協調食用菌、中藥材種植管理以及肉牛養殖管理技術等34項特色種植養殖項目方面的省級專家,在云南省9個脫貧縣和7個重點縣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現場培訓,培訓了2224名縣、鄉(鎮)農業科技人員、龍頭企業骨干和農業產業致富帶頭人,再層層輻射到廣大群眾。

扶貧工作一路走來,我感受到,脫貧攻堅中,讓農民掌握優質管用的現代農科技術非常關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現代化的農村實用技術同樣不能缺位。今后,我將以更強烈的履職熱情、更高品質的科技服務投身農業農村發展,繼續為紅土地貢獻才智!


編輯:朱建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