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新聞動態
凝聚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磅礴力量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十一次常委會會議綜述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大政方針的具體行動,是推動新時代廣西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和重大使命。
為推動自治區黨委關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工作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自治區政協把“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和推進機制 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列為2022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議題,凝心聚智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言獻策。
扎實深入開展調研 打牢協商議政基礎
“協商議題主題鮮明,意義重大。”
“專題調研扎實深入,建議富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各級政協緊密聯動,協同配合,參與面廣、參與程度深,充分展示了我區政協助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擔當和作為。”
……
9月23日上午,在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十一次常委會會議舉行的分組討論中,常委們由衷地點贊,言語間無不流露出對助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期盼與興奮。
高質量協商議政離不開扎實深入的調查研究。從組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基層調研視察、赴外省考察,到委托各市政協協同調研、組織開展委員隨機走訪調研,再到讀書群學習討論、線上線下充分聽取和吸納各方面意見建議,為扎實開展好此次協商議題的專題調研,自治區政協做足了功課、下足了功夫——
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率隊赴基層開展專題調研并審改調研報告,各位副主席對調研報告提出修改意見;圍繞這一議題創新開展“一題多團”委員視察活動,組織1個常委視察團、3個委員視察團,分赴百色、柳州等市視察;以設區市為單位組織各級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各類單位、不同場所調研了解廣西各地保障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情況。截至7月底,共有6076名委員參加隨機走訪調研,并向調研組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建立“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廣西政協讀書群,引導委員圍繞調研專題開展學習討論,先后有304名委員通過讀書群發表意見建議;各市政協組織精干力量開展專題協同調研,為調研組提供了大量客觀的分析材料;調研報告形成后,分別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以及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民宗委等12個區直單位征求意見。
各黨派團體和自治區政協常委立足自身工作崗位和研究領域,也紛紛深入開展調研,踴躍提交發言材料,積極為助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支招獻計。
9月22日,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二十一次常委會會議開幕后,與會常委聚焦協商議題,緊密結合專題調研報告和自身調研情況,圍繞5個分專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積極建言獻策。
建言加強黨的領導 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本質特征,也是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根本保證,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如何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確保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正確政治方向?調研組提出,強化理論武裝,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提高思想認識,準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論斷,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特別是廣西民族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要求,自覺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完善領導體制,成立自治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工作專班,建立健全清單化推進機制,明確任務責任,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壓緊壓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促進各級黨委(黨組)把示范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并加強總體部署、調研指導和監督檢查,推動各職能部門自覺扛起責任、創造性地開展示范區建設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民族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相關政策文件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給予傾斜支持;著力做好增進共同性的工作,深入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宣講,推動各級各部門順應時代變化,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根本政治保證。”陳麗華、王建毅、莫達流、謝昆或等常委建議,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基層政權建設,注重在少數民族青年中培養發展黨員,健全基層黨員干部服務聯系民族群眾制度;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政治責任和主體責任,將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巡察、政績考核和績效考評,形成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全社會廣泛參與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動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積極投身示范區建設,扎實做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和推動發展等工作;把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納入黨建工作安排重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員干部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國情區情形勢教育中夯實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思想基礎。
呼吁補短板強弱項 力促工作提檔升級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手段,也是我區民族工作的“短板”和“弱項”。
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廣西還存在“缺乏對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成功實踐的規律性認識和系統研究”“‘試點’的領域和范圍偏小、任務不夠明確、推進力度偏弱”“對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典型培育不夠”等短板和弱項。在對政協委員隨訪調研中,不少委員認為,廣西繼續發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不夠明顯。
對此,調研組建議,對標對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旗)測評指標》,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的要求落實到我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抓好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的跟蹤、評估,不斷鞏固、提升和擴大其創建成果;明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瞄準靶向,精準發力;突出抓典型、樹標桿,把“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作為廣西民族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經驗總結和示范推廣工作,統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創建試點,加強對試點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具體指導;制定實施計劃,積極推動打造形成由一個特色鮮明的全國示范市、一條跨區域多省聯動的示范長廊、一個深化東西協作的民族工作先行區、一條固邊興邊富民的民族工作聯建帶的“四個一”示范工程,組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體系。
“自治區部署并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提出了以‘四個一’示范帶動為主要內容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體系,意義重大。”龐卡、陳遠明、林振龍、周少波等常委呼吁,堅持把興邊富民與民族團結進步緊密結合,支持邊疆民族地區在先富帶后富幫扶機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綠色生活生產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廣西實現共同富裕大格局提供范例;依托廣西與廣東毗鄰的賀州、梧州、玉林等市,把桂粵交界區納入深化東西協作的民族工作先行區加以規劃,充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東西協作新發展格局、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推動少數民族聚居區加快高質量發展,推動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成果與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有效銜接;把創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長廊”作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動,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規劃是示范區建設的‘路線圖’,也是行動的‘時間表’‘鐵規矩’。”石國懷、潘巍、陳軍等常委提出,應進一步明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列出時間表和路線圖,為全區開展示范區建設提供指導;結合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民族工作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進行整體謀劃,建立完善自治區、市、縣三級聯動協調推進機制,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最終達到預期效果;持續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通過政策傾斜,統籌協調發展,提升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支招抓好宣傳教育 合力講好廣西故事
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是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戰略工程和重大使命,必須突出規劃引領,強化要素保障,抓好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認同,合力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是改革之舉、創新之策,必須完善相關制度機制,確保示范區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穩步推進。”調研組認為,應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加強對我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系統謀劃。同時,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的支持力度,確保有形、有感、有效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增強意識、凝聚共識,離不開強有力的宣傳教育。調研組建議,構建常態化宣傳教育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實施“互聯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打造實體化的宣傳載體。
曹坤華、韋文晉、呂劍楓、毛艷瓊、丁麗華等常委呼吁,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一體化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中小學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緊密融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實踐轉化、見行見效;充分利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各級各類學校教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等平臺,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寓于全民創建工作當中;充分利用各種文化陣地建設,打造一批政治性強、內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展示,進一步增強各民族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創建一批教育研究基地,加強理論和實踐創新研究,著力推出一批既具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厚度的研究成果和專題課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統籌優化各類宣傳教育資源,在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上下功夫,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宣教工作格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杜偉、肖明貴、羅揚生、羅詩明等常委建議,對標“有形、有感、有效”,創新活動載體、不斷挖掘民族團結資源,樹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標桿,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用鮮活的感人故事、勵志故事、好人好事打動人、激勵人、凝聚人,探索出一條富有壯鄉特色的創建之路,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壯鄉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深層次認同;挖掘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引領各族群眾自編自演文化節目,宣傳黨的政策、講述民族團結好故事、贊美新時代好生活,引導各族群眾在情感、文化上高度認同;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和理論研究基地建設,開展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將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校園教育,打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教育課程體系,加強文化認同,營造濃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氛圍,以文化認同為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獻策強化法治保障 提升依法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關鍵環節。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過程當中,必須著力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為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調研組建議,加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地方立法工作步伐,學習借鑒兄弟省份地方立法經驗,抓緊研究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條例》;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法規和自治縣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加強對民族關系的分析研判,建立健全涉民族因素矛盾糾紛調處、民族領域政策決策風險評估、涉民族因素網絡輿情防范化解等工作機制,提高涉及民族因素的網絡安全監管和輿情應對能力;將民族政策法規納入普法工作的重點內容,開展全民化、常態化宣傳,讓民族法治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識和氛圍。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對《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進行修改,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對此,鄧金玉常委呼吁,盡快制定實施細則和實施意見,結合廣西實際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要求轉化為具體規定、具體措施,明確具體職責,依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
黃東、農鍔等常委則建議,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提升為制度設計,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政策性、制度性措施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制定完善民族工作法規政策,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實行靶向治理,找出各族群眾心中的“結”、地區治理工作的“難”,精細化制定政策法規的實施細則,提升治理有效性和整體效能。(黃富強 覃文宇)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