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穩經濟,東莞市政協多措并舉
2022年是東莞邁上“雙萬”(萬億元GDP、千萬人口)新賽道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協履職的起步之年。今年以來,受超預期因素影響,“世界工廠”東莞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政協聚焦“經濟要穩住”,持續開展重點履職活動,共謀發展良策。
東莞以制造業立市,擁有工業企業超19萬家,這也是東莞發展的根基所在。
2022年春節剛過,東莞市政協便迅速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從2月16日開始,市政協開展了“訪企業、聽訴求、解難題”專項調研。市政協領導帶隊分赴長安、虎門、松山湖等16個鎮街(園區),走訪座談123家企業,共收集意見建議273條,經綜合分析,形成《市政協“訪企業、聽訴求、解難題”專項調研情況報告》。
“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怎樣?”“業務進展情況如何?”“有哪些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每到一家企業,調研組都仔細詢問企業情況,并認真聽取企業訴求,整理成工作臺賬,并在調研報告的最后附上9個問題一覽表,包括用工短缺和人才需求問題、生產經營成本上漲問題、惠企政策有待完善優化問題,等等。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4月,市政協的專項調研情況報告呈送至市委書記肖亞非的案頭。肖亞非批示:調研報告很系統、很深入,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非常到位,要求有關部門對企業所提問題認真加以解決。5月下旬,好消息傳來,報告中所提的244項事項已基本解決或明確解決路徑的占90.4%。
穩經濟更要穩增長。6月6日至7月10日,根據《全市經濟穩增長大走訪工作方案》要求,市政協領導班子又迅速組建走訪組,連續五周深入大嶺山、中堂、黃江等8個鎮,扎實開展穩增長大走訪活動。
走訪組認真聽取相關鎮經濟運行基本情況,實地調研和座談調研78家重點企業、23個重點項目,共梳理匯總125條重點企業困難問題、93條意見建議、16條重點項目訴求。
“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扛起服務全市經濟發展責任,持續開展走基層訪企業活動,將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履職重點。”市政協主席陳文明在走訪大嶺山鎮企業時如是說。
2022年,東莞市政協把加快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作為服務鎮街經濟、服務基層企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8月底,鳳崗、企石、南城等24個鎮街委員工作室相繼掛牌成立,并計劃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實現全市全覆蓋。一個個委員工作室嵌入了東莞各個鎮街,來到群眾身邊、融入群眾生活,這也成為市政協常態化聯系企業的重要平臺。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英文簡稱“RCEP”)正式生效,這對外貿依存度較高的東莞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
6月27日,東莞市政協十四屆二次常委會會議圍繞“把握RCEP實施機遇,助推東莞外貿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開展專題議政。市政協常委會會議上,市政協常委認為,RCEP協定將加速東莞市產業向精密化、中間化和內銷化轉型。而且,RCEP對東莞市供應鏈穩固的意義重大。
委員們建議,推進與RCEP對接的各項工作,增強研究、搶抓RCEP契機的社會共識;探索依托濱海灣新區、虎門港綜合保稅區、東莞港建立RCEP國際貿易平臺,形成“近洋樞紐港+大宗貿易+跨境貿易+訂單總部”新型外貿生態;打造高標準服務平臺,強化支撐保障;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產業對接平臺,鞏固產業鏈供應鏈;支持出口優勢產業做大,強化區域競爭產業話語權;扶優扶強重點企業,加強政策要素保障;鼓勵本土企業開展離岸加工貿易,形成“東莞訂單中心+境外加工”新模式。
東莞市政協還將圍繞“擴大社會有效投資 大力培育新動能”專題召開莞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圍繞“以優化升級產業鏈為突破口,進一步推動東莞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議政等履職活動,持續為“穩經濟”貢獻政協智慧力量。
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莫慶才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