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做好“專門”文章——遼寧省朝陽市政協建強專委會和工作組提升委員履職質效
“通過‘四抓四促’,委員履職積極性、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顯著提升。”近日,在遼寧省朝陽市政協專委會及工作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交流環節,市政協委員、提案委第二工作組組長石巖如是說。
今年換屆伊始,朝陽市政協召開主席會議專題研究專委會及工作組建設工作,通過建制度、搭平臺、抓活動,持續做好“專門”文章,為助力朝陽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力量,為新時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健全制度體系,“專”出責任
市政協堅持把強化理論武裝作為專委會建設的第一要務,制定出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26個小組已舉辦32場學習座談活動。同時,把專題學習與專題調研、協商、視察、監督等相結合,組織專委會委員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與黨中央和省市委同心同行、同頻共振,推動形成以學習引導委員、在履職中凝聚共識。
制定落實“雙聯”制度,新一屆政協黨組成員分別聯系8個專委會黨支部,128名黨員委員聯系231名黨外委員,把“兩個全覆蓋”落到實處。制定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辦法,有效解決了專委會黨組織干什么、怎么干、干出什么成效、發揮什么作用的問題。
堅持“全員入委”機制,把新一屆全體委員按照界別、行業、專業、崗位等特點分別編入8個專委會,每個專委會組建3-4個工作組,每個工作組設組長、副組長、聯絡員各1名,工作組組長均由中共黨員擔任,有效發揮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
搭建協商平臺,“專”出質量
市政協堅持把平臺創新作為專委會建設的重要途徑,按照有隊伍、有場所、有機制、有活動、有項目“五有”標準,創建完善市級“委員之家”26個、縣級16個,打造了委員學習交流“講臺”、干事創業“舞臺”。
民宗僑外委把“委員之家”建在喀左縣利州街道,組織住縣的市政協委員深入企業、社區開展調研,委員通過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助力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社法委第三工作組在雙塔區光明街道建設路社區打造“委員之家”,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協助化解基層矛盾,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多元化。文化文史委第四工作組“委員之家”設在東庠書畫院,結合“書香政協”建設,打造獨具文化特色、便捷開放的學習平臺和活動陣地,已開展履職活動10次,實現了由“要我履職”向“我要履職”的轉變。
為進一步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市政協出臺《關于發揮政協委員在“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的作用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依托市縣政協42個“委員之家”和1571個“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通過四級、2800余名政協委員聯動,實現政協委員與群眾面對面、政協協商與民意零距離,打通“履職最后一公里”。
發揮單元優勢,“專”出特色
市政協堅持把扁平化管理作為提升專委會執行力的重要手段,牢牢抓住專委會主任和工作組組長這些“關鍵少數”,積極推廣“專委會+工作組+課題”,制定出臺《“一委一精品、一組一亮點”創建評選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比項目、比質量、比創新、比貢獻”,實現專委會工作由“日常”向“特色”轉變。
在精品工程打造上,8個專委會聚焦數字朝陽、物流中心、文化產業、中醫中藥、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城市管理、法治化營商環境、鄉村振興開展建言獻策,推動精品工程做“精”。經濟委圍繞清潔能源發展、轉身向海推動朝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等議題,拿出了高質量的建言成果,市委主要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轉發市直部門和各縣(市)區。文化文史委組織專家學者圍繞紅山、三燕、化石、紅色“四大文化”舉辦了4場專題研討會,為開好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打下堅實基礎。
在亮點項目建設上,26個工作組通過組織委員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聯合開展科技創新金點子、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市場接軌、公益講座、讀書活動、慰問幫扶等活動,推動亮點項目做“亮”。教科衛體委第三工作組開展“向身邊人了解身邊事”調研,圍繞中醫藥資源挖掘和傳承創新建言獻策,并采取“線上夜讀”方式開展視頻學習。人資環委第一工作組對地下水管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民主監督,共撰寫提案14篇、社情民意信息3篇、委員風采2篇、朝陽故事2篇。農業農村委第二工作組聚焦“鄉村振興”進行深入調研,共梳理5個方面共性問題和突出矛盾,提出6個方面19條建議,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批示推動成果轉化。
朝陽市政協主席劉朝震表示:“強化專委會和工作組建設,必須把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放在首位,切實解決好‘為什么建設’‘如何建設’‘怎樣建好’三個問題,深入探索、勇于創新、敢于實踐,才能更好適應新時代對人民政協的新要求。”(杜見微)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