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聚焦
履約30年中國交上濕地保護亮眼答卷
本報記者 王碩
長江之畔,東湖之濱,人們共赴“濕地之約”。11月5日至13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在中國湖北武漢和瑞士日內瓦同步舉行,這是中國首次承辦這一國際濕地盛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致辭。習近平主席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高度,深刻把握全球生態保護治理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科學提出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重要主張,并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以全球4%的濕地
承載1/5人口需求
隨著12位武漢青少年作為“濕地小衛士”,與我國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阿聯酋、剛果(金)等國駐華大使等,共同將我國12處有地域代表性的國際重要濕地采集來的水匯入武漢東湖,COP14系列活動——中國履行《濕地公約》30周年成就展在武漢東湖揭幕。
在這個由廢舊水廠改造而成的展館中,通過圖片、視頻、互動體驗等形式,展現著中國濕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它們更是中國履約30周年歷程的總結和縮影。
《濕地公約》是全球第一個環境公約,也是當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多邊環境公約之一,現有172個締約方。締結51年來,為保護全球濕地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于1992年加入公約。30年來,在中國政府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在應對濕地面積減少、生態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采取了眾多積極行動。
數據顯示:我國濕地面積5635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國以占全球4%的濕地,承載著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主要需求。
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組織實施了濕地保護項目3400余個,新增和修復濕地80多萬公頃,投入資金達到約190億元。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不僅恢復了一批退化濕地,改善了退化濕地生態狀況,我國也形成了多種濕地恢復的技術模式,調動了各地開展濕地保護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總數達到2200多個。現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國際濕地城市13個,居世界第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譚光明透露說,未來我國將按照《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的規劃部署,堅持成熟一個設立一個,有序推進三江源、黃河口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建設。按照規劃,將有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到2025年,全國濕地保護率達到55%,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0處、國家重要濕地50處。
傳遞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要成果,會議正式通過了《武漢宣言》。在宣言中,提出了12項行動,呼吁全球各方采取行動,遏制和扭轉全球濕地退化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促進各類濕地的保護、修復、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續利用。
正如《武漢宣言》中指出,51年來,盡管已指定2466個國際重要濕地、認定了43個濕地城市、發起了19項區域倡議,但全球自然濕地面積仍減少了35%。這說明全球自然濕地保護任重道遠,仍然需要凝聚共識、努力推動。
“宣言是對各方促進濕地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共同意愿和行動的匯聚,是向各國發出的號召,雖不具法律約束力,但體現了中方負責任大國擔當和對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引領。”國家林草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春峰解釋說。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明祥認為,《武漢宣言》中凝聚了眾多中國履約30年來的經驗和智慧,特別是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如立法、開展濕地及其生態系統服務的自然資產評估和核算等內容的納入,傳遞了濕地保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濕地公約》秘書處秘書長穆松達·蒙巴指出,《武漢宣言》強調的核心和重點是全面參與的重要性——包括青年人、非政府組織、女性、各個社區等,是“社會所有行業的全面參與”。
她評價說,中國政府將1/10的土地納入濕地保護范圍,是“宏大而重要的目標”,建議相關締約方都可以學習中國做法,“不僅包括科學的保護方法,還有空間布局方案以及立法框架,促進全球合作形成合力”。
打造全球首個紅樹林
保護交流合作中心
在本次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告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
據了解,這將是國際首個針對紅樹林保護的技術交流平臺,將全面開展技術交流、信息共享、監測評估和援外培訓,為各締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服務和幫助。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海岸潮間帶或河流入海口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因其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故被稱為“紅樹林”。紅樹林有著“海岸衛士、鳥類天堂、魚蝦糧倉”的美譽,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全球目前有341種受威脅物種以紅樹林為主要棲息地。
近年來,我國積極開展紅樹林保護與修復。根據國土三調顯示,我國紅樹林面積已由21世紀初的2.2萬公頃恢復到2.7萬公頃,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目前,55%以上的紅樹林被納入了自然保護地體系。
本次大會期間,瑞士日內瓦分會場舉辦了“面向2030/2050的全球紅樹林保護”邊會,中國紅樹林保護成效及修復愿景受到各國關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副司長鮑達明表示,下一步中國將加快實施《紅樹林保護恢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不斷擴大紅樹林面積,計劃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萬公頃;實施互花米草防治專項行動計劃,將治理任務分解到省;同時還將加強交流合作,廣泛開展保護修復、技術交流、合作研究、宣教培訓等示范項目。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1月10日 第 05 版)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