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2022浙江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大賽收官 優秀成果亮相互聯網大會
人民政協網嘉興11月10日電 (李京 陳姝延 楊嵐)11月10日,2022浙江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大賽頒獎暨成果發布會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舉辦。“面向自動駕駛和智慧出行的車路協同云服務平臺”“山鄉共富小助手”等優秀應用成果發布。
近年來,浙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數字浙江”戰略,全面實施數字化改革,加快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連續三年舉辦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大賽,探索出了一條以數據開放賦能發展,助力“兩個先行”的浙江路徑。
數據開放,賦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在賦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新跑道上,數據開放如何助力農村產業發展實現價值轉化,在浙江安吉找到了答案。安吉縣山川來兮溫泉民宿姜老板的生意越來越好,可他卻有了“甜蜜的煩惱”:預訂民宿的客人越來越多,但是運營起來卻有些吃力,找不到方向,處理訂單也是手忙腳亂。今年大賽一等獎作品《山鄉共富小助手》幫姜老板解了燃眉之急。今年7月他聽說“山鄉共富小助手”項目后,注冊成為平臺商家,通過入駐平臺,拓展了10多種渠道,獲得了幾千人的新增粉絲關注,姜老板當年的收益同比去年提升了5%。平臺為他解決了旺季管理多平臺房價和房態的問題,拓寬了淡季銷售渠道,給民宿經營帶來了暖心的幫助。
該項目融合了民宿相關信息、民宿周邊人文自然信息、農特產品信息、農民招聘等9類公共數據,破解了民宿產業區域發展不均衡、規模不經濟、產業鏈不完整、帶動力不強等問題,當前已在安吉縣進行試點,接入民宿829家,客房1.1萬間,床位4.9萬張。
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無人貨運物流車、無人駕駛道路清掃車、5G無人駕駛公交車等在測試道路上穿梭,吸引不少市民體驗,直觀地展現了無人駕駛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同是大賽一等獎作品《面向自動駕駛和智慧出行的車路協同云服務平臺》結合“無人駕駛”主題,詮釋了數據開放與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該作品利用地理信息、道路交通狀況等數據,搭建自動駕駛和智慧出行應用,助力自動駕駛產業快速落地。
身處異地,家里老人突然生病需要前往醫院,臨時回不來怎么辦?想要委托陪診服務,但找不到便捷安全的預約途徑怎么辦?大賽獲獎作品《“安診無憂”陪診服務》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通過融合衛生醫療、人力社保、民政、司法等公共數據,建設“陪診預約、特殊人群免費陪診、陪診師認證”等場景,讓外地子女可以遠程為老人預約陪診服務,實現監控陪診流程,讓老人就診變得快捷便利,進一步規范陪診培訓以及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爆火的《都挺好》這部電視劇,平時作天作地的蘇大強在劇中結尾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癥,大家在被親情力量感動的同時,也更加關注這一群體。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通過醫療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采集分析個體及群體多模態數據,構建失智癥精準預測評估模型,為失智癥風險人群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預方案,目前已在浙江省內20余個社區和體檢機構使用,并完成萬人級別的篩查目標。
圍繞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大場景,今年大賽聚焦重點群體、重點領域、重點問題,深入謀劃場景需求,推出擴中提低“新方案”,構建就業創業“新范式”,滋養社會文明“新風尚”,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新能力”。比如共同富裕領域,有助農服務應用,利用農產品信息、價格指數等數據,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一站式服務;有鄉村民宿應用,利用文旅數據,整合農村閑置資源,助力民宿行業和村集體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有智慧出行應用,利用地理信息、道路交通狀況等數據,實現自動駕駛;社會保障領域,有陪診服務應用,利用醫療機構信息、醫療項目信息等數據,為看病群眾提供便捷高效陪診服務。
深耕三年,成效凸顯生態繁榮
發布會以視頻的形式開場,回顧了連續三屆浙江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大賽歷程,三年來,大賽賽題設置緊扣時代主題,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累計共有3432支團隊參賽,吸引了一大批有想法、懂技術、敢于創新的優秀企業和科研團隊參賽,涌現出一批經濟、社會價值較高的優秀作品,并持續推動項目落地轉化,不斷以“示范效應”帶動應用孵化。
以大賽為載體,前兩屆的不少獲獎作品在數據開放價值落地上找到了突破口,特別是2021年大賽一等獎作品《安迅應急救援產業互聯》,迭代升級為現在的“救在身邊”應用,已實現從臺州512公里向全省4158公里的高速運營覆蓋。還有2020年一等獎作品《好融好融—草根金融破風者》已經迭代升級為“浙里信”應用,著力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
另外,《海洋“清道夫”船舶水污染防治應用》讓處置企業提高效益20%,大幅降低政府治理費用80.6%,在全國2520個萬噸級泊位推廣;《“反詐一哥”應用》已精準宣防易受騙人員及預警潛在受害人381972人次,攔截勸阻案件4143起,防損金額1.3億元;《碳效碼》應用為湖州全市37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精準畫像”。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是大賽的三屆評委,談到大賽對于數據開放的作用,他說,大賽是一個可以讓數據利用更加多元,更有創意與活力的平臺,能幫助項目真正落地。
“制度+技術+生態”,支撐數據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如何讓數據“跑起來、活起來、用起來”,浙江的做法是從制度、技術和生態三方面發力,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公共數據“應開放、盡開放”。
浙江統籌建設覆蓋省級、11個設區市、90個縣(市、區)的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截至10月底,全省已經無條件開放公共數據集2.7萬個,開放數據98億條。
作為公共數據開放的先發之地,浙江率先對公共數據開放與安全開展立法。1月21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高票審議通過《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并于3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公共數據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專設一章,更加強調公共數據開放與利用的重要性,明確數據開放重點與范圍,建立開放爭議解決機制,推動數據開放更加充分高效。
為了完善數據開放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數據沙箱、隱私計算等技術手段,浙江在公共數據平臺上開發了開放域系統,以“原始數據不出域、可用不可見”的方式,實現數據安全開放、融合應用。同期,浙江省數據開放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運作,作為數據開放創新應用的孵化、開發、交流、培訓的一體化眾創平臺,實驗室不斷健全數據開發創新全鏈服務體系,持續為大賽的決賽隊伍提供實踐所需的云資源、系統、數據產品、場地等,積極構建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的數據開放創新生態體系。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政務數據資源研究所所長胡廣偉說,大賽調動了很多企業將公共數據資源、私有數據資源融合、利用、開發的積極性,對于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編輯:董雨吉